第73章 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

众人不自主地围拢,警察压力倍增。奇怪的是,石棺内并未见内棺,竟还有一层外棺。

陈风惊叹不已:“竟是土木木的构造,此乃我华夏千古未遇之奇观,前所未有的墓葬形制!”

方阳赞同地点点头:“的确稀世罕见,现在开棺吧,我只想确定里面是否进水!”

考古小组立即着手开棺,外棺呈淡黄色,开启相对简便。揭开后,黑色内棺映入眼帘,众人神经紧绷。

这个棺材如此神秘,又严防被盗,内中必有惊天之物。陈风心提至喉间,直觉告诉他,内中定有宝物。

五分钟后,一切准备就绪。随着考古小组的一声大喊:“一、二、三,启!”

轰隆一声,棺盖揭开。

预想中的恶臭并未出现,所有人都好奇地望向棺中。

然而,外围之人无法看清,焦急无比。一幕滑稽的情景出现,三千多人围聚现场,几乎人人都在用灵能通讯器直播!

然而,当他们看到棺中情景,无不失望透顶!哪里有什么珍宝,金银器具无一可见,连个瓷碗都无。只有一堆毛笔和腐败的古籍,散乱其中!

尽管棺内保存尚可,书页虽多有腐朽,但大部分文字仍未尽毁。只是色泽黯淡,不知能否辨识。

【人气】+1+1+1+1......

......

【我勒个去...防护得如此严密,就这些破书破笔?有必要吗!刚才开启棺盖时我都紧张得手心冒汗,结果就这?太失望了。墓主到底是怎么想的,就算保护得再好,过不了多久,这些书也会坏掉。】

【我觉得墓主生前可能是秀才或举人,家境不错,但也仅此而已,否则不至于死后还带着这些书本陪葬,从未见过有谁的陪葬品是书和笔。】

【笑而不语,这下大家是不是都很失望?还好我没去现场,否则像傻子一样站着,最后就看这玩意,还不如在直播里看,爽得很!时间不早了,这个墓应该也挖完了!】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尸体旁边还有很多盒子,那些里面应该也有宝贝吧?不过按理说这些不会坏的东西,何必放在盒子里?难道盒子里还是书?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说,这太离谱了。】

......

方阳查看了尸体的系统介绍。

【江槐】

【身份:清朝末年翰林院五经博士】

同时,他也留意到了尸体头部的盒子,确切地说,那是他的灵枕,也是盒中之一。

考古人员谨慎地取出棺中的书籍,上面的字迹尚可辨认,下层已彻底腐烂。主要因尸体腐化后,棺内并非完全真空,尸液侵蚀了下方的书页。

陈风随手拿起几本书翻看,未发现特别之处。他虽不识,但从记忆中检索,这些并非珍贵典籍。何况,清朝末年的棺材,怎会有珍稀书籍?

直至最后,考古专家开始清理剩余的三个盒子。当他们打开盒子,所有考古人员皆愣住,呆立原地。

陈风立刻察觉异常,走近查看。他一瞧,同样怔在那里。

方阳感到奇怪,也上前一探究竟。这一看,竟令他大吃一惊!系统面板瞬间弹出......

【永乐大典(副本)】

【年代:太古纪元,历数不明】

【高五尺三寸,宽三尺,灵纹封印】

【此卷乃‘蓉’字秘卷,载有唐、宋、元之诗文,及文坛概览,内含《天机万象》、《神农百草真解》等秘籍...】

【太玄神州,无上典籍,《不朽百科》誉为古今宇宙最大之知识宝库】

【清光绪二十七年(天启元年),西洋使者归还窃取之《永乐大典》三百三十卷,时翰林院院长避乱未归,典籍为翰林内部私分匿藏,至民国初年,翰林院所存仅余六十四卷,大部归一人所有...】

方阳览毕,不由倒抽一口灵气。

此乃他初次为一古物所感震撼至此。

那毫不起眼的玉盒之上,“永乐大典”四字熠熠生辉,摄人心魄。

此刻他方悟,何以此棺以秘法严密包裹。

其如此畏惧他人窥见,原来他曾是那翰林院叛逆之徒,乘院长流离之际私收此宝。

昔时,《永乐大典》之价微不足道,故西洋使者愿归还。

强盗侵掠瑶池仙境时,大典竟被用作筑基之物,视若草芥。

无数人暗中盗典,售卖换利,致永乐大典日失一本,散落世间!

更令人痛心,一卷典籍贱售一两银子之日,亦曾有过。

今日之国欲重金购回,每册需亿万之巨!

然无处可觅,多数大典已湮没于时空长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风回神,颤抖着指向大典,语带颤抖:“这...这...难道是真迹不成?”

考古小组队员激动得颤抖不已。

他们不知,方阳却心知肚明,不必细观,便知真伪。

此乃嘉靖天皇所抄之《永乐大典》副本!

陈风捧盒,不敢开卷,激动地望向方阳:“这...是真的么!”

若在以往,方阳必即刻查阅。

今非昔比,大典太过珍稀,他不愿因己身疏忽而损之。

“给我一双手套,指节处留孔,便于翻阅!”

“好!”

考古队迅疾从工具箱取出手套裁制。

片刻,一双护手成形。

方阳戴上手套,小心翼翼从盒中取出大典。

此书非寻常书卷可比,尺寸之大,长近五尺,远超常书。

且盒中岂止一本!左右各一,十有八九皆是《永乐大典》。

方阳想到此,亦心潮澎湃。

他早已识破此为真迹,却仍故作姿态,翻开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