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大宣第一才子

今夜,庆州府仿佛被注入了无尽活力,摇身一变成为一座不夜城。

酒馆、青楼,还有大街小巷的商铺,大多灯火通明,彻夜不休,只因这一夜的盈利,便能顶上平日里好些天的收入。就拿酒馆来说,仅仅半天的营收,就几乎等同于以往十天半月的进账。

明月院里,进进出出的人不计其数,今夜正值中秋佳节,剧院里演的自然不是怪异鬼神,都是些欢庆剧本,进进出出的人不计其数,一家人阖家欢乐,

吃过饭再花几十文钱,看上平时不舍得看的戏剧,看着孩子盯着戏台亮晶晶目不转睛的眼睛,喝上几口剧院里送的山楂果酒和月饼,这节过得美滋滋的。

大街上,此时正是生意火爆的时候,大河村的糖葫芦摊前,人潮涌动。

王平从词会出来后,便与柳风扬在淑园门口告别,静下心仔细思量方才的举动后,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悔意。

《水调歌头》这样的千古名词,自己就这么毫无保留地在诗会上展示出来,是不是太过莽撞、欠缺考虑了?毕竟,这可是足以流传百世的佳作,就这么轻易亮相,实在有些草率 。

也罢,这等词作若是只有自己知晓,那跟明珠蒙尘有什么区别。

《水调歌头》作为宋代大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此中秋佳节,有些人虽不在身边,但不管他们在哪,王平都一样她/他们好好的,那就够了。

王平看了眼天边明月,转头看去,就见张山峰正看目不转睛着远处的汤饼摊子,就笑着走了过去,嘴里还用某种旋律唱起了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一会儿的功夫,汤饼摊子上,王平撑着下巴,出神的望着街上的热闹景象,张山峰一碗汤饼,一碗汤饼吃的火热。

而此时的淑园里,却已经变的更加火热起来。

淑园阁楼上,空无一人,只剩月华铺满木板。

卫知府早已去了府衙,虽是佳节,可府衙却是不敢丝毫怠慢,这等时候最容易发生事故和灾祸,为了安全考虑,卫知府便让府衙众人加班。

可不管府衙之人,身上有无公职在身,有无领取朝廷俸禄,可毕竟是爹生娘养,在这种喜庆的日子里,人人都图个团圆喜庆。

卫知府当然得以身作则,所以等词会选词一结束,便告辞离开。

老学政和几个大儒,因为今夜《水调歌头》一词,心里对于这庆州府的年轻一辈,也是尤其满意,这不此时正位于淑园水榭处,指点起了后辈的关于词作方面的不解。

中心水榭处,几个老人说话之间,每每都拿那《水调歌头》举一些例子,此词意义深远,感情真挚,对于几个老人来说,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