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本宫和你一起担着

隋朝的关中大旱,究竟持续了多长时间,是一个月还是三个月,是半年还是一年,历史上并未详细记载。

虽然杨安和太子,在隋文帝面前争取到了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但杨安还是心中没底。

因为他不知道灾区官仓中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到大旱结束。

官仓中的粮食,最多只够支撑半年。

如果半年过去,旱情仍然继续,隋文帝一定会迁怒于杨安和太子。

杨安深知,古时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普遍相信“灾害天谴论”。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他们会认为,这是上天对人间的示警与惩罚。

而皇帝的处理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按照惯例,下罪己诏。

二是朝廷中的重臣,会阻止皇帝下罪己诏,并主动揽责,请求皇帝罢免自己的官职。

这两种方法的目的,同样都是为了获得上天的谅解,以缓解降下的灾害。

但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种方法,是皇上为了维护皇朝统治,用来笼络人心,加强统治。

即使不能免除灾害,但至少不会造成其它负面影响。

而第二种方法,则极有可能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用来攻击朝中重臣。

皇帝有可能急着找替罪羊,正好借坡下驴,免掉朝中重臣的官职。

一旦朝中重臣被免官,就会造成权力的重新洗牌,甚至会引起朝政动荡。

杨安现在担心的正是这点。

一旦半年过后,灾情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官仓中的粮食被消耗殆尽。

不光隋文帝会因此责怪他和太子,

那些平日里本就嫉恨他们的官员,也会趁机煽风点火,落井下石。

而那些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们,看到太子失势,也会调转矛头,倒戈相向。

杨安在建议开仓放粮之前,便已想到了这些。

他已做好了两种准备,一好一坏。

好的方面,是三个月之内,灾情结束,因为开仓放粮,获得上天的谅解,同时也赢得了民心,隋文帝会更加信任太子。

坏的方面,是半年过后,灾情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隋文帝会迁怒于他和太子。

此时,他会主动出面,揽下所有责任。

然后,请求隋文帝罢免自己,以获得上天的谅解。

杨安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宁愿牺牲自己的地位和前途,也要保住太子之位。

只要能保住太子之位,他就还有被重新启用的希望。

而如果太子之位都保不住,杨安也必然收到牵连,所付出的心血也必将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