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隋文帝整顿吏治,发展文教,官员素质得到普遍提升,收获了老百姓的民心,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经济上,凭借强大的国家力量,推行更加严格的人口管理办法,纳税人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短时间内出现仓满廪实的局面;
军事上,大隋成功抵御并击败外敌,让突厥俯首称臣。
此时的大隋,一片太平景象,隋文帝每想到此,就难免有点得意起来。
再加上隋文帝已经五十多岁,想着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享受一下了。
怎么享受?隋文帝想修一座行宫。
地点就定在大兴城西面的岐州,因为年初的时候,隋文帝到此地祭祀,发现这里山长水阔,环境优雅,觉得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杨素刚刚被提拔为宰相,隋文帝有意让他表现,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隋文帝不仅仅开始享受,还越来越迷信。
隋文帝从小便是在寺院中长大的,十三岁以前接受的都是佛教的教育。
而隋文帝的皇位也是通过篡位得来的,这种手段很不光明正大。
隋文帝建立大隋后,怕大臣们内心都不忠诚于他,内心非常多疑,经常自己决定事情,不和大臣们商量。
如此一来,隋文帝内心十分缺乏精神寄托。
他寄望于从佛教中找到心中的安宁。
但是佛教讲的是下辈子的事,不能给隋文帝明确的答案。
相比较之下,道教里的谶纬学说,则来的更具体一点。
大隋开皇年号的来源,便是隋文帝从道教的图谶上而得到启示。(道教五劫: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延康。开皇即为五劫之一,意为新纪元的到来。)
隋文帝不仅迷信,而且还爱好问卦。
隋文帝在没有篡位之前,还在当北周丞相的时候,就曾半夜找人问卦,以问篡位吉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仅仅是沉迷于享受,还并不至于对大隋产生致命的威胁。
隋文帝的迷信,才是加速大隋日渐衰落的罪魁祸首。
三大宰相,除了杨素忙于为隋文帝修建行宫之外,杨安和高颖相对要轻松许多。
杨安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呆在东宫,与太子探讨历史,探讨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岁月静好。
转眼间,大隋就进入了开皇十四年。
开皇十四年正月,廓州连云山有声如雷,五羌反叛,侵扰边境。
同年年初,隋文帝到泰山祭祀,结果发生意外,野火突然蹿起,把石像烧成一小块一小块。而隋文帝听信谗言,开始猜忌自己的身边人。
二月,隋文帝下旨改造民间音乐,改造过后,一个名为万宝常的乐师表示这个音乐太凄凉了,天下不久就会灭亡。
诸多异象,因为隋文帝的多疑和迷信,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大限将至。
如同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一样,隋文帝最怕的就是死亡。
如果死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
所以隋文帝虽然一面让杨素加快修建行宫,好让自己能早点享受,一面开始继续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以帮助自己避过劫数。
但是还没等隋文帝找到新的精神寄托,又出现了一次新的异象。
开皇十四年四月,太白金星再次于白日现于当空,立时震动朝野。
历来天象有变,往往意味着君主失德朝廷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