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科举制和君主制的弊端

礼部侍郎杨仲轩,侍读大学士李文清文旭早就注意他们了并且那些请托给好处的人主动投靠太子和二皇子的也都被记录在案,这中间有三位特别奇怪的人,家人费尽心机的求爷爷告奶奶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他们参加恩科获得好名次。可是他们呢有些大骂科举考试把应试者的思想禁锢死了。学术发展的历史上作了大孽,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压制了思想,使人脱离实际,脱离生产,专读死书,专学八股,专写空话,害尽了人,也害死了人,罪状数不完,也说不完。有人说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也就是说,产生君主,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认为要限制君主的权力,首先得明辨君臣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从本质上来说:“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因此,君主就不应该高高在上,处处为尊的地位。就应该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即为天下兴利除害。否则就该逊位让贤,而不应“鳃鳃然唯恐后之有天下者不出于其子孙”。至于为臣者,应该明确自己是君之师友,而不是其仆妾,“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如果认为臣是为君而设的,只“以君一身一姓起见”,“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自己的职责只在于给君主当好看家狗,而置“斯民之水火”于不顾,那么,这样的人即使“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但同样是不值得肯定的。因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三个家伙认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没落和君主强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敢于挑战正统,批判君主制和封建礼教,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使圣人之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这种言论不但是让那些圣人门徒们所不容甚至有大逆不道要灭九族的。这三个人的名字是石荣华,赵祖铭,雷青阳。两位正副主考都下了一身冷汗赶紧撇清因为这种言论要是不知死活的为了点好处将命都给搭上了。虞娘娘知道杞王这个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