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由于何晨与人打交道不多,而且自身确实更喜爱山山水水,对人与人之间的道理并不感兴趣,故而未曾多研究过。
于是,少年便想在这些方面钻研钻研,感悟感悟,从而找到能够让那些坏人少一点,欺负人的事情少一点的办法。
怀着这般想法的少年,便在进入这座城池之后,开始了惩奸除恶。
以往实力不够的少年,尚且需要凭借何晨寄在他身上,瞬间恢复他伤势的符纸,才能应对一城的恶人。
但是现在境界突破,还有大量术法在身的他,进这种偏远的小城,简直就是虎入羊群。
无论是如何凶狠的恶人,在少年的面前,都只有被殴打求饶,乃至于当场丧命一条路可走。
怀着感悟道途的心思,主动寻找坏人的少年,就这么一路走,一路打杀,顺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仅仅一两天的功夫,他便生生在这座城里打出了一个惩恶仙人的名头。
惩恶便是他的所作所为,而仙人之名,自然便是得于少年施展的术法了。
当然,以少年的性子,尽管他这两天都是在惩奸除恶,但是自然而然地,他便交上了好些朋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交谈之中,少年很自然地便将自己感悟道途的目的讲给了朋友听,并且向朋友们请教,让坏人更少,坏事更少的法子应该是如何的。
这便是大论道的开始了。
最开始,尚且只有几个人针对如如何让坏人坏事更少这件事情讨论。
但是,随着解决完坏人的少年,开始在逛街之际顺手帮助其他百姓,乃至于听说有勐兽吃人之后,主动出城帮忙猎杀,少年的朋友自然而然便越来越多。
外加一大帮看着少年这么厉害,主动凑上来的人等,愿意帮少年一起想办法的人,自然就多了好多倍。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自然也都还是困在如何让坏人坏事更少这一个主题上,但是随着有人提出道途不偏安,大道镇恒远的理念。
表示既然少年他师父并未规定他们必须感悟什么,那就完全没必要将自己困死在某一个点上。
让坏人坏事更少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但为什么不先将自己已经感悟到,能够让少年有所收获的感悟传授给少年。
让帮了大家这么多的少年,先有所收获再说其他呢?
这样的理念一经提出,当即便让少年好些年纪偏大的朋友激动了起来,将自己毕生所感悟到的东西,朝着少年传授灌输。
对这样的知识与学问,少年学习的态度相当好,只要向他讲述,他都会认真倾听,认真记录。
哪怕他本身对这般观点的认可度不高,也会好好写下来,一副会让这个理念保存,甚至延续百年的样子。
试问,谁不愿让自己的思想理念亘久流传?
冲着少年传授理念,传授对天地看法的人群,便此越聚越多。
尤其是部分能够验证的东西,在少年的术法下得以证明真假之后,前来交流论道的百姓,更是多到连少年租下的院子都装不下。
论道的地点,也就自然而然变成了此处空地。
整个过程,似乎与少年当初的想法偏离很远,但是细细想来,却又似乎只要少年抱着感悟的信念进入城中,便一定会朝着这般的方向发展。
就算此前没有那个当先提出传授少年其他感悟的人站出来,此后的交流之中,也必然会有另外一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传授于少年,以全少年对他的恩情。
对此,少年可能没有太多感觉,毕竟他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人,爱做好事,但当真不怎么求回报。
但是,听着这般历程的何晨,却感觉心中似乎有了些许感悟。
人之境遇,似乎与其性格,与其对事对物的反应息息相关?
不过,何晨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少年其实也不是这样的性格,是在与他相处之后的磋磨之中,慢慢变成这样的。
包括做好事不求回报这一点,固然主要是少年自己的心地所影响。
但却也与何晨总能满足少年所需让其并无所求,以及时常带着少年飞跃至另一座城池让很多回报少年根本不需要有关。
所以,人之性格影响人之境遇,而人之境遇,又会相应影响人之性格?
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下,便是人的一生?
若是如此,想要将一人从当前模样,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是否便能通过这般理念,从事情上影响对方,让对方变化?
以及,若以经历的事件影响对方便能让其变化的话......
此前与其他修士交流,问询巨坑之际,何晨听那修士顺带说起过一种名为幻境的术法。
其通过对心念的影响,从而让受术者感受到施展幻术的修士所设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