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军在关东的主要兵力是第2师团的1万数百人,独立守备队4000余人,其它守备兵力3000余人,这些正规军约1.7万人。就是说事变爆发时,东洋军即使全部正规军都投入,也最多只有1万多兵力能参战!”
“东洋军这点兵力,不要说拿下整个关东了,甚至连攻占奉城和辽省都不够!”
宋鸿飞又道:“再算上在乡军人、警察和侨民这些可以迅速应急补充的兵力,约1万余人。东洋军可用的所有兵力约2.7万人。”
王之又算了算,说道:“在较短时间内可增援的兵力,有‘朝鲜军’两个不满编师团,约2万6千人。东洋军能动员投入的所有兵力,大约在5万3千人左右。当然这是总兵力,实际可动用的兵力要大大折扣,能投入战场的战斗兵力不过半数。”
宋鸿飞道:“东洋军可以沿安东、南满铁路快速机动增援,同样的,奉军也可以利用北-津-奉的铁路,将关内的大量兵力快速调集增援。”
宋鸿飞指着沙盘,说道:“显而易见,事变初期,从东洋军投入兵力的过程来看,可看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变之时关东军约1.5万正规军,外加1万余随时应急补充兵力的突袭;
第二阶段,驻朝鲜东洋军第39混成旅团等部约6000人增援。”
王之说道:“在第一阶段,兵力对比东洋军极其劣势,武备对比也不占优势。东洋军进攻奉城时,由于兵力严重不足,还给城内的在乡侨民发放枪械,协助攻击。”
宋鸿飞接着道:“我们看沙盘,实际上按照我们多次的推演,在事变之初,只要奉军能够组织起战斗,奉城和奉省绝不会丢!”
“奉军的驻防情况是,关内至锦城一线19万人,为奉军主力,随时可机动增援;驻奉城附近,有正规军1.5万人,加上地方军事力量,约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