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

泪湿红尘 醉风饮月 1155 字 14天前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脸颊微微泛红,眼中闪烁着对诗词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又有文人好奇问道:“杜公子,若以诗词描绘当下社会,重点应置于何处?”

杜甫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田间劳作的农夫、市井奔波的商贩,缓缓说道:“当聚焦百姓生活。田间劳作之艰辛,农夫们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却仍为求收获而不懈努力;市井买卖之不易,小商贩们为生计奔波,讨价还价声中满是生活的无奈与坚韧。这些社会百态,皆值得我等用诗词去记录。此既是对百姓的关怀,亦能为后世留存时代的真实写照。”

这时,一位年长的文人却提出质疑,语气略带不屑:“杜公子,老夫以为你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在这现实面前,恐怕难以实现。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即便你有心用诗词为百姓发声,又有几人会在意?不过是徒费心力罢了。”

老者眉头紧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嘲讽。

杜甫不慌不忙,先恭敬地向老者行了一个大礼,而后沉稳地回应:“前辈所言,晚辈定当深思。然自《诗经》便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文人的笔触向来与百姓的命运紧密相连。《史记》中,商鞅变法虽历经艰难险阻,但终推动了秦国的崛起。我等虽身处不同时代,但为国家、为百姓发声的责任一脉相承。只要我等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理想终有实现之日。”

他的声音抑扬顿挫,目光坚定如炬,让人不由自主地被他的信念所感染。

老者听后,神情微微一变,眼中的嘲讽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欣慰,上前拍拍杜甫的肩膀:“后生可畏!杜公子这般钻研精神,日后必成大器。”

杜甫连忙再次行礼致谢:“承蒙前辈教诲,晚辈定当不懈努力。”

在众人的注视下,杜甫的身影虽然略显单薄,但却充满了坚定与自信。

雅集结束后,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厅堂内,杜甫静静地坐在原位,回味着刚才的讨论。

他深知,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是成长的宝贵契机,而自己离心中那个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梦想,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