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郑平的眼神既凄苦又满含期待,“陛下让你修桥是为何故?”
“百里之路需要住宿与干粮,千里行程需储备数月之食。修路艰辛万民受苦,今朝若建渭河大桥,明日必造福万民。” 公子华豪迈地回应道。“那时光景将会如何,请想想吧!”
一名监工跑过来报告突 况,公子华匆匆跑过去,把郑平留在了原地。
风沙骤起,吹散了不少黄尘。郑平以衣掩面咳嗽几声,心中思绪万千:
现在该如何?
或许,蒙家的投资还不够?郑平想起了之前慷慨解囊,换来的只是敷衍的感谢。
回到家中。
晚餐桌上,夫人取出一叠厚厚的报纸问 , 神情委靡,无暇深究。夫人抱怨道:
“这报纸发行后大受欢迎,从五文钱涨到了一百文还难觅一购,我为此破费了五百文呢。”
他轻松一笑:“官吏富户众多,区区上百钱他们不放在眼里。过几日让官方加印十万份降价促销,肯定利润颇丰。”
夫人蹙眉:“不错,那你知不知署名‘石松’的文章出自哪?背后是你给的建议吧?” 姚氏批评说文章借民众死伤对比官员功勋的做法,引发了巨大非议……
打断她道,“别人骂的是笔名石松的人,与你的兄弟扶苏并无直接关系。”
夫人一字一顿:“被攻击最多的人就是你,你与扶苏关系密切啊!”
士人并非蠢笨之人,怎会不清楚文责所属?
“就算外界传言纷纷是代写的,也不妨碍我的决策。”
不在乎地说:“我们再多印报纸又能如何?”
夫人追问道,“加印与否有何用?”
明理而自然,“高价位时只有上层士人购买,因此评价不好。一旦价格降成二文,受众广了,态度也会截然不同。”
继续讲,“人的立场往往决定看法。天下统一时,不少武将想封王裂土但没能成功。要是每人都得到想要的位置,天下还是我们自己的吗?”
姚氏略作思忖,“那该做些什么补救呢?”
回答:“随他们说去呗。”
“江山未定时,那些立下大功的将领都渴望裂土封侯。你父皇满足所有人了吗?”
“天下岂非一家一族能拥有?关键是谁掌握了真正的实力和权力。”
林芷涵急切地表示:“我家先辈并不曾有过裂土封侯的念头。他们认为功高盖主,最终只会自取 。所以我们家应保持低调,混于众人之中,如此才能长久存续。”
对面的男子笑容满面,“所以你们一门双侯了呀!”
“ 赏赐的才是真正的财富。”
“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抢夺。”
他又转身询问道:“夫人,这世上士人官员多还是工匠平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