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蜿蜒流淌的内河中,舰队严阵以待,彼此之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只为争夺那宝贵的水域控制权。

而在陆地之上,炮兵阵地亦是一片繁忙景象,震耳欲聋的炮声此起彼伏,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相互攻击着对方的防线。

在这混乱不堪、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靖难军的对地攻击机犹如战神降临一般大显神威。

它们灵活地穿梭于云层之中,时而俯冲而下,精准地将一枚枚重磅炸弹投向联合舰队的内河炮艇;

时而盘旋升空,巧妙地避开敌人防空火力的拦截,并迅速调整姿态,对联合政府的炮兵部队发起一轮又一轮猛烈的轰炸。

联合政府指挥部内,那位负责督战的洋人正眉头紧锁地盯着手中的军报,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焦虑之色。

无论是空战中的激烈交锋,还是炮战中的凶猛对射,亦或是内河炮艇之间的生死对决,联合政府一方似乎都无法抵挡靖难军强大的攻势,处处处于下风。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这位洋人深知,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等待他们的只有失败一途,根本毫无胜算可言。

果不其然,随着重火力对决以联合政府的失利告终,恐慌情绪开始在联合政府的军队中蔓延开来。

越来越多的士兵失去了抵抗的勇气,纷纷选择逃离战场,成为可耻的逃兵。

更有甚者,一些原本隶属于联合政府的部队竟然直接在战场上发动起义,毅然决然地向靖难军投诚。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个名叫刘大麻子的家伙。

此人多年来一直在与靖难军暗中勾结,表面上装出一副与靖难军敌对的模样。

实际上却通过这种演“双簧”的手段,源源不断地从洋人那里获取大量的武器物资援助。

凭借着这些资源,他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小小的土匪头子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摇身一变,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当战局明显不利于联合政府时,这个见风使舵的家伙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曾经的盟友,率领手下部队投靠了靖难军。

兵败如山倒之势瞬间蔓延开来,那原本浩浩荡荡多达两百万之众的联合政府军此刻已然分崩离析。

士兵们或是选择举手投降,或是不顾一切地四散奔逃。

就如同上次那般场景重现,无数精良的武器装备就这样被遗弃在路边,无人问津。

面对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联合政府中的官员以及世家地主、财阀们毫不犹豫地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急于将自己的家人与巨额财富转移至海外,因为他们深知,只要手中握有足够的金钱,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继续过上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人上人生活。

而当士兵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当官的纷纷弃阵而逃时,心中最后一丝坚守的信念也随之土崩瓦解。

于是乎,更多的士兵纷纷效仿,加入了逃亡的大军之中。

就在这一片混乱之际,靖难军则如秋风扫落叶般一路高歌猛进。

他们势如破竹,所过之处皆望风披靡。

不出意外地,除了华亭县、钱塘县以及番禺城这几座城池尚在负隅顽抗之外,广袤无垠的江南大地已尽数落入靖难军之手。

待局势稳定之后,靖难军立即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清洗运动。

大批罪大恶极之人被绳之以法,惨遭处决;而众多善良无辜的百姓则得以幸存下来,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与此同时,靖难军政府毫不吝啬地对江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

一时间,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声响彻云霄;一处处蕴藏着无尽宝藏的矿山被轰然炸开,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

大量先进的机械设备从四面八方运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仅如此,道路交通得到了全面改善,宽阔平坦的公路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河流、水渠经过精心整治,水流潺潺,灌溉着肥沃的农田;

崭新的机场也应运而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种种举措使得江南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一幅繁荣昌盛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