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吐蕃的衰弱

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即位,被吐蕃人称为“生性残忍”的他,在吐蕃开启了最极端的灭佛运动,而朗达玛的灭佛,最终让极端分子拉隆·贝吉多杰将他杀害,朗达玛之死,直接导致了吐蕃的分裂。

朗达玛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就被人拥立,这导致了吐蕃分裂成为了两派力量,这两派力量是吐蕃内乱的开始,自此军阀割据,大量的百姓被宗教煽动得造反,久而久之,吐蕃分裂为了四大王系:

拉萨王系、亚泽王系、阿里王系、雅隆觉阿王系。

吐蕃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博弈关系,影响着吐蕃内部赞普与贵族群体之间的力量均衡变迁,在精神秩序的层面上反映为普世佛教与多神苯教之间的命运变迁。开始于松赞干布的佛教“前弘期”,在其身后曾几经波折。

在赞普能够引入外部资源使均衡偏向自己时,佛教会处在相对优势地位,比如赤德祖赞与大唐形成和议,大唐派出金城公主和亲,佛教一时力量大盛。

而赤德祖赞去世,其子赤松德赞幼年继位,朝政被贵族把持,遂开始了一场“灭佛运动”。

到赤松德赞成年之后,吐蕃在西域力量大盛,力量均衡又转回到赞普一边,他压制了贵族,并推动了又一次大兴佛教的运动。

792年,赤松德赞还主持了一场“顿悟派”的汉传佛教与“渐悟派”的印度佛教的大辩论,并裁定印度佛教胜利。

这一场胜利意味深远,它预示着数百年后高原与草原在精神层面上形成新联合的可能性。

赤松德赞之子赤德松赞在位期间,累年对外征服获得大量财富,帝国内部的力量均衡继续朝向赞普一边偏移。

赤德松赞遂对官制进行改革,在政府中原有的众相之上设置僧相一级,力图用与赞普结盟的僧侣官员来实现集权,压制苯教贵族所掌控的众相。

下一任赞普赤祖德赞,规定每七户庶民供养一位僧人,并将僧寺附近的土地民庶划作寺产,不向政府纳税,贵族众相所主导的政府进一步被赞普从财政上架空。

高度崇佛的背后,隐含着赞普不断集权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