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邯郸学步

桔子一梦 桔子一梦 2168 字 10天前

明代王鏊所着的《震泽长语·文章》中有言:“为人作文必定要学习古人,让人阅读之后却不知其所师从何处,这才是善于师法古人之人啊......若是拘泥于规矩去效仿他人,就如同那邯郸人学步一般,又好似乡里之人仿效西施捧心皱眉那样,那就显得浅陋不堪了。”

清代梁绍壬所作的《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中记载着这样的情景:“只穿着半臂衣服的人因增添了几分寒意而使得尚书沉醉其中,屏风后面的金钗女子们个个楚楚动人,一同低下头来宛如邯郸学步之态。”

同样在清代李海观撰写的《歧路灯》第一百零一回里提到:“‘是什么古迹呀?’娄朴回答说:‘学步桥。’盛希瑗接着问道:‘就是那个邯郸学步,最终丧失了自己原来步伐的典故吗?’”

接下来我们对“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这两个成语做一下辨析。它们虽然都表达了机械地模仿他人却产生相反效果的含义,但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首先从意义上来看,“东施效颦”更侧重于强调盲目地去模仿,结果事与愿违;而“邯郸学步”则重点在于即使察觉到了他人的长处,但只是一味地机械照搬,不仅未能成功,反倒还丢失了自身原本具备的本领。。2、 用法不同:“邯郸学步”常用作谦辞;“东施效颦”一般不作谦辞。5

小主,

“邯郸学步”贻笑大方:不能怪燕国少年笨,而是“邯郸步”太难!

任何事固步自封,不会创新注定不会长久

参考资料

[1] 《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着 · 文字上的中国 寓言[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18.01:43

[2] 迟红叶编写 · 写给孩子的中华成语故事 故事里的中国 市井篇 全新彩绘版[M] ·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2018.02:14-15

[3]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 · 汉语大词典 第10卷[M]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1986.11:603

听着语文老师温柔地讲解,我面前渐渐浮现出来一个画面———燕国少年正趴在地上,满脸都是灰尘和汗水混合而成的泥渍,眼神中满是懊悔与无助。周围路过的赵国人都对着他指指点点,笑声不断传入他的耳中。

就在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他身着一袭白衣,仙风道骨。老者缓缓蹲下身子,看着少年说道:“年轻人,莫要沮丧。你虽失了原本走路之法,但你有一颗求进之心,这便是好事。”少年抬起头,眼中燃起一丝希望。老者接着说:“邯郸之人走路优雅,乃是因为内心宁静平和,身姿舒展自如。你只学其形,未悟其神。”说完,老者亲自示范,他的脚步轻盈且富有节奏感,同时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少年似有所悟,尝试着按照老者所说的去感受自身的心境,慢慢站起身子,一点点摸索着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步伐。在老者的引导下,少年逐渐找到了平衡感,终于可以摇摇晃晃地行走了,他满心感激地望向老者,此时阳光洒下,仿佛给两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少年向着老者深深鞠了一躬,“多谢长者指点,晚辈定当铭记于心。”老者笑着摆摆手,“日后行事万不可再如此莽撞,学习之道需循序渐进,且要懂得融会贯通。”少年连连点头。

此后,少年留在邯郸城中,一边靠打些零工维持生计,一边继续观察邯郸人的举止神态。他发现邯郸人的优雅不仅仅体现在走路姿势上,还在于他们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