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原本是唐朝的教坊曲,其音乐风格可能受到军乐的影响。节奏强烈有力,和它最初与军事相关的起源比较契合,在演奏时或许能让人联想到军队行进、战斗等场景。
格律要求
从字数上看,正体为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同。
句式上,起首一般是两个三字句,很有力量感,如“醉里、梦回”这样的组合,能够快速地把情绪调动起来。中间两个七言句通常用于铺陈场景或者抒发情感,像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情感表达
这个词牌很适合抒发豪情壮志。由于它和军事的渊源,词人常借此表达报国之志、疆场豪情。像辛弃疾的词中就有对战争场面的想象和杀敌报国的渴望。同时,也可以用来描绘盛大的场景,如节日庆典、集会等热闹的画面。
变体情况
除了正体,还有一些变体。有的变体在押韵方式上略有变化,或者在个别字句的平仄、字数上有差异。不过这些变体依然保留了“破阵子”词牌的基本特征,如双调的结构和较为激昂的风格。“破阵子”是词牌名,以下是它的相关介绍:
小主,
起源与发展
此词牌最初是唐代教坊曲名。来源于唐太宗李世民所制的《秦王破阵乐》,该乐曲用于歌颂李世民的战功。
在唐宋时期,众多词人使用这个词牌进行创作。从最初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逐渐拓展到各种题材,如表达豪情壮志、个人情感等诸多方面。
格律特点
格式:“破阵子”是双调词牌。一般来说,全词共有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韵律细节:其节奏明快有力,前后阕开头都是两个三字句,节奏紧凑。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种句式有利于表达激昂的情绪。
代表作品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是辛弃疾的经典作品。词的上片描绘了军旅生活和战斗准备的场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营造出一种豪迈的军队生活氛围。下片“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体现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词。词的上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通过描写春景,展现出春日的清新和生机。下片则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是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颊生”,充满生活气息。
《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在中国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起源与发展
起源:“沁园春”词牌名源于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
发展历程:唐朝时期已出现相关曲调,在宋代,经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运用,得到极大的发展。他们用《沁园春》来写景、咏物、抒情、议论等多种题材,使这个词牌的表现力更为丰富。
格律特点
字数和句式:《沁园春》是长调,一般是双调一百一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句式丰富多样,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