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627 年),义安王李孝常等谋反伏诛,刘弘基因与李孝常有交往,受到牵连,被免官除名。后来他被起用为易州刺史,恢复封爵,还被征拜为卫尉卿。贞观九年(635 年),刘弘基改封夔国公,世袭郎州刺史。后来,他以年老为由,请求致仕,进授辅国大将军,俸禄及赏赐一如在职人员,每月只有初一、十五才上朝。
贞观十九年(645 年),唐太宗亲征辽东,再次起用刘弘基,任命他为前军大总管,他在驻跸山作战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永徽元年(650 年),刘弘基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唐高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赐谥为襄,并将他陪葬昭陵。
总的来说,刘弘基为唐朝的建立和初期的稳定、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唐初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一。
屈突通(557 年 - 628 年),字坦豆拔,复姓屈突,奚族。(注意他不姓屈,他姓屈突,他也的确是这个字)他出生于长安,祖籍昌黎郡徒河县。屈突通是北周时期名将屈突长卿的儿子,隋唐时期着名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直言敢谏与军事才能初显:
在隋朝为官期间,隋文帝曾派屈突通前往陇西巡查国家牧场,他发现当地官员隐藏了两万多匹马,便如实上报朝廷。隋文帝大怒要处斩涉事的 1500 人,屈突通认为处罚过重,以死进谏,最终使隋文帝免除了众人死罪,他也因此得到提拔。
隋炀帝时期,屈突通参与了征讨高句丽等战事。大业九年(613 年),他平定杨玄感叛乱,因功迁左骁卫大将军。此后,他还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在与农民军作战时非常慎重,虽无大捷,但也从未战败。
2. 对抗李渊:
在全国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隋王朝统治名存实亡。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沿汾水南下,准备进入关中。代王杨侑派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占领霍邑。随后,李渊军进至龙门,屈突通率军数万屯守河东,准备阻止李渊军入关。但因河东城高险峻,加上屈突通善于守城,李渊军难以很快攻下,便留一部兵力继续围城,亲率主力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3. 被迫降唐:
屈突通闻知李渊要攻打长安后,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自己率部回救长安,至潼关附近被刘文静部阻遏。他与唐刘文静相持月余,处境窘迫。期间,有人劝降,他表示要尽忠隋朝。后来,桑显和夜袭刘文静军营,起初取得优势,但因军士疲惫停止进攻,被刘文静抓住战机反击,桑部全军覆没。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仍拒降唐,准备去洛阳投奔越王杨侗。但他刚走,桑显和便献潼关降于刘文静。屈突通在稠桑被刘文静军追上,最终被迫归降,被擒送长安。
4. 唐朝时期的贡献:
小主,
降唐后,屈突通得到李渊的重用,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他跟随李世民平薛举父子、王世充,为唐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在击败薛仁杲后,军队缴获无数珍宝,众将领争相抢拿,只有屈突通秋毫不犯,唐高祖对他赞誉有加。
玄武门之变后,屈突通出镇洛阳,积极安抚百姓,宣扬新政。贞观二年(628 年),屈突通卒于任上,享年 72 岁,获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忠。永徽年间,再次追赠司空。
总的来说,屈突通一生经历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且为人刚正耿直、清正廉洁,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这4个人名气虽然没有其他人大,但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功绩,对唐朝的贡献也是有的啊,不然也不会被李世民放入凌烟阁,列为凌烟阁24功臣之一。不得不说李世民对待降将,特别是有能力的还都是挺好的,不信的话,你看魏徴,他一开始可不是李世民的部下,而是人家正规太子李建成的呀,按理来说李世民应该是要将这种人赶尽杀绝的,但他还是留了下来,这也为日后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做了铺垫。不过可能被魏征骂的狠了,在他死后又因为那个太子李承乾谋反,导致李世民把人家碑推了,不过最后又立回去了。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我们接着说4位名气也不算很大的凌烟阁功臣,他们分别是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以及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