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1. 个人生平:

早年经历: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韩琦出生于泉州北楼生韩处,父亲韩国华曾任泉州知州。他四岁时丧父,跟着几位兄长生活。天圣五年(1027年),年仅二十岁的韩琦考中进士(榜眼),从此步入仕途。

仕途起伏:韩琦在仕途上曾多次担任重要官职,如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他曾直言进谏,弹劾当朝权贵,如杨景臣、王随、陈尧佐等人,其建议多被朝廷采纳,声名远扬。

2. 主要贡献:

抵御西夏:宋夏战争爆发后,韩琦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名望,人称“韩范”。在战争中,他积极采取防御策略,加强军事建设,为保卫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好水川之战虽然宋军失利,但韩琦之后积极调整战略,加强防御工事。

庆历新政:韩琦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年),他们奉调令回到京城,同任枢密副使,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由于新政受到守旧派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调和帝后矛盾:宋英宗时期,韩琦参与调和英宗和曹太后之间的矛盾,确立储君之位,稳定了朝政。

3. 文学成就:韩琦有《安阳集》《谏垣存稿》等作品传世。

4. 历史评价: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功在社稷。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的碑文,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准其配享英宗庙庭。宋徽宗时期,追封魏郡王。清代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称赞韩琦“历相三朝,功在社稷”。

总的来说,韩琦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对北宋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富弼(1004 年 - 1083 年),字彦国,河南人,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早年经历与入仕:

富弼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富处谦历任内黄县令,祖父富令荀任商州马步使,父亲富言是咸平年间的进士,官至都官员外郎。富弼年少时好学且有气量,大臣范仲淹对他十分赏识,称其是辅佐帝王的良才,还将他的文章拿给同僚王曾、晏殊一同欣赏。晏殊也很看好富弼,将女儿许配给他。

小主,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 年),富弼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初仕将作监丞、出知河南府长水县。一个月后,被知河阳军李迪召为签书河阳节度判官厅公事。天圣九年,父亲逝世,富弼辞官守孝三年。

2. 政治作为:

积极谏言:明道二年,范仲淹因抗议郭皇后不当废而遭贬谪,富弼上书称此举“一举二失”,认为皇后不该废,范仲淹是忠臣谏诤,也不该贬,他因此被贬为绛州通判。在任上,他不断提出诸多政治主张,如宝元三年,西夏王李元昊称帝后,北宋朝廷用人多有失当,富弼上疏《论西夏八事奏》,提出斩杀西夏来使以扬国威、四方征兵、征调国库钱财以作军用、减轻税收等建议。

出使契丹:北宋与西夏战事之际,契丹趁火打劫,于庆历二年派大臣索要关南领土。富弼不顾女儿夭亡和夫人临产,出使与辽国谈判。他据理力争,坚不割地,最终以增加岁币银绢了事,维护了北宋的领土完整,避免了契丹和西夏联合夹攻的可能,有利于宋辽边境的恢复、人民生活的安定和两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参与庆历新政:庆历三年,富弼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提出多条时政建议,主张革除弊端,如裁撤冗官、削减地方豪强的权力等,以减轻百姓负担并增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但因新政触动了大官僚集团的利益,富弼与范仲淹等被贬出京师,任地方官。

地方政绩显着:庆历七年,富弼以资政殿学士加给事中知青州事,兼京东东路安抚使。当时黄河以北大水灾,大批灾民外逃,逃到青州的他妥善安置,组织当地官吏分区管理灾民,并劝说青州地区的富户捐献粮食。第二年夏天,青州一带小麦大丰收,他根据灾民归家路程的远近,发给不同数量的粮食,遣返他们回家,一共救活了 50 余万人,并从中为国家招募了 1 万多名青壮年当兵。

3. 晚年经历:熙宁四年,富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罢免相位,以左仆射之职改判汝州。之后他以司空、武宁节度使兼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之职退居洛阳。退休期间,他仍然关注朝廷大事,并积极谏言。

4. 文学成就与历史评价:富弼着有《富郑公集》留世。他为官清廉,有大臣之风,历经四朝,为北宋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死后赠太尉称号,谥号“文忠”,还被列为宋朝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