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 年 - 1107 年),初名黻(fú),后改为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又自称鬻(yù)熊后人、火正后人。因为人癫狂不羁,又被时人称为“米癫”。他祖籍太原,后家族迁居襄阳,于襄阳出生,后迁居润州,并久居于此。米芾是北宋着名的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入仕:米芾自幼聪颖,对文字与艺术兴趣浓厚,相传他六岁时每天能学习一百首诗词,过目不忘。七岁开始学习书法,十岁时书法便初有成就,能写碑刻,临摹周越、苏轼字帖,当时人们称他有李邕的笔法。17 岁时,他与母亲阎氏一道离乡来到北宋东京汴梁,侍奉英宗高皇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 年),因母亲曾是宋神宗的乳母,米芾被赐为秘书省校字郎,次年正式就职。
宦海浮沉:此后,米芾历任浛光县县尉、临桂县县尉、杭州观察推官等职。他的仕途颇为坎坷,长期担任一些基层官职,且多次调动。元丰五年(1082 年),他在黄州结识了苏东坡,二人结为莫逆之交。后来他又结识了王安石、李公麟等书画名家。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年),因政治局势变化,他主动请辞雍丘知县一职,改任嵩山崇福宫监庙。此后又多次任职、罢职,历任涟水军使、书学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大观元年(1107 年),米芾因“奇言异行”“出身冗浊”遭弹劾,被贬为淮阳军知州。大观二年(1108 年)三月,米芾在淮阳军知州任上病逝,终年 56 岁,归葬润州。
2. 艺术成就:
书法方面:
临摹精湛:米芾书法用功极深,对古人的字帖进行了大量临摹,临摹技法精湛到可以以假乱真,在当时流传极广。比如沈括曾将米芾临摹的王献之书帖当成真品收藏,最后还是米芾亲自说明才解除误会。
风格独特:他讲究“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和沉着痛快的风格。其运笔起笔颇重,运笔到中间力道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笔画变化不拘一格,如捺笔重点不一、长横一波三折等。他自称自己的书法风格为“刷字”,用笔迅疾而劲健,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米芾的书法以行书为最大成就,兼擅篆、隶、楷、草等书体,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着名的传世作品有《研山铭》《虹县诗卷》《蜀素帖》《紫金研帖》等,其中《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天下第八行书”。
绘画方面:米芾绘画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题材广泛。他以“米氏云山”最为着名,该画法以五代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皴(cūn),充分发挥了水墨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相较唐以来的山水画,更讲究技巧与意境。
3. 艺术理论:米芾着有《画史》《书史》等理论着作,对书画的鉴赏、收藏、品评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为后世研究书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米芾在书法、绘画、艺术理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的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