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结束之后,又进入到了紧张而漫长的等待中。
当然,那些在之前的会试中表现不佳,没能参加殿试的举子,已经失去了新一轮的竞争资格。
有不少举子已经返回家乡,也有些举子留在京中,想要等待殿试的结果。
殿试结束之后,所有士子的试卷经过密封,收存。等到阅卷日,这些试卷分别交给至少八位阅卷官,进行轮流传阅。
每一位阅卷官,都会在考生的试卷上加上“○”、“△”、“\”、“1”、“×”等五种记号,其中得到“○”最多者为佳卷。
而后,阅卷官们选出○最多的十本试卷,呈送给皇帝,由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等阅卷进行到最后阶段,众位考官整理出前十之后,都开始讨论起了陆诚的那一份堪称最完美的答卷。
“此卷的确非凡,其中策问答题尽显锋芒,积极进取,却又虑事周全,不失稳重,真是难得。”
“依我看,这今科状元恐怕就是他了。”
“一切还需陛下圣心独裁。”
很快,前十名的试卷都被送到了昌泰帝的御案之上。
昌泰帝一一阅览,特意将陆诚的试卷放在最后。等看完别的试卷,再看陆诚的试卷,不自觉的连连点头:“好,好,好!”
下方的内相戴权听到昌泰帝连说三个好字,就知道今科状元已经有了结果。
随后,昌泰帝又将阅卷官召集起来,开口询问:“诸位爱卿,朕欲定陆诚为今科状元,你们以为如何?”
“回禀陛下,陆会元才学出众,却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恭喜陛下,今科将会出现一名六首状元,此乃陛下教化天下之功,大明文教昌盛之象!”
“臣为陛下贺!”
“陛下,微臣以为当更谨慎一些。这陆诚年少成名,未必是一件好事。若是能再打磨一番,定能成为国之栋梁。”
“杨学士此言差矣,自古以来,有志不在年高。文姬六岁辨琴音,曹冲七岁能称象,甘罗十二岁为相,冠军侯18岁就能率800精骑深入漠北。
而今,这陆诚才学无愧于状元之名,何故要将其打压?少年人正在昂扬向上,正如初生之朝阳,若是强行打压,反而适得其反!”
“臣附议,科举为国选才,陛下为才是举,正当公平公正。况且,六首状元,实乃祥瑞,乃是我大明鼎盛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