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御前会议(二)

午时。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皇帝李景炎刚用完午膳,他负手而立,身姿挺拔如松,龙袍上精致的金线绣纹在微光下隐隐闪烁,微微侧身,冷峻的目光投向身旁侍奉的太监小福子,低声吩咐道:“按照议程,传刑部、大理寺,礼部还有相关的各级官员前来御书房议政。”

那声音低沉醇厚,却仿若携着雷霆之势,不容置疑的威严在这静谧空间里层层回荡,令小福子瞬间绷紧了神经。

太监小福子赶忙领命,口中不迭地称“是”,随后弓着身子,疾步起身,匆匆退出御书房。脚步急促,细碎的脚步声在长廊中回响,似密集的鼓点,很快便消失在长廊尽头。

长廊两侧,宫灯高悬,灯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也被这紧张的氛围感染。

此刻,宫外骄阳高悬,炽热的阳光倾洒而下,宫墙内,巡逻的御林军身姿挺拔如柏,目光警觉地扫视四周,手中长枪寒光凛冽,铠甲碰撞间发出轻微而有节律的声响,似在诉说着宫闱的森严。

而皇帝李景炎独自在御书房内踱步,龙袍下摆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仿若翻涌的云浪。他心中暗自思量,再过一年,根据系统提示,大燕王朝便能正式摆脱“人间三百年王朝年定律”。

届时,王朝之内,皇帝之身就会诞生气运,这气运关乎王朝兴衰万事万物,其大小、多少、强弱取决于这个王朝的政治是否清明、经济是否繁荣、文化是否昌盛、民生是否安乐、律法是否公允、军事是否强盛等多个领域的综合,都将对王朝气运造成影响,正负影响,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王朝气运亦是如此,需一砖一瓦地累积,一步一个脚印地经营,积少成多,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精心经营何以汇聚覆盖全国的气运。

不多时,外面传来一阵轻微脚步声,由远及近。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步伐沉稳,神色严肃,每一步都似带着刑部的刚正之气;大理寺卿包拯一袭黑袍,面沉如水,不怒自威,那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穿世间罪恶,左右少卿亦紧随其后,宛如护法;都察院左都御史海瑞身着官服,却难掩刚正之气,昂首阔步,所经之处似有清风相随。

他们率先入内,跪地行礼,齐声高呼:“臣等,参见陛下。”声音仿若洪钟,震得空气都微微颤动,御书房内的烛火都跟着摇曳了几下。

紧接着,一众官员也鱼贯而入,纷纷整理衣冠,行礼问安,御书房内瞬时站满了人。但因皇帝在场,一片寂静,唯有众人轻微的呼吸声此起彼伏,仿若静谧湖面下的暗涌。

御书房内,气氛庄重而又严肃。皇帝李景炎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端正,龙颜冷峻,目光锐利如鹰隼,缓缓扫过下方的百官,开口道:

“诸位爱卿,今日朕召集尔等,乃是为了商讨我燕国律法的制定与修改,大燕历经三百多年风雨,时宜事宜,律法为治国之基,纲纪之本,此事关乎社稷安稳,百姓福祉,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不可马虎。”

李景炎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似重锤,敲在众人的心间,透着一股让众人凛然的威严,官员们心下暗凛,不知为何。

自陛下登基以来,每次朝会议政,陛下只要一脸严肃,言语间,众臣便能切切实实的能感受到,透着一股让众人凛然的威严,直击灵魂,提神又醒脑,很多官员私下里,还议论过,猜测陛下是否得天启,方能有这般神异气势。

“陛下圣明,臣等,谨记。”众臣微微躬身回应道,声音整齐划一,却又带着各自的忐忑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