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擒贼擒王(一)

借古鉴今 忙种 1496 字 1个月前

“擒贼擒王” 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八计。

一、含义

此计的核心是打击敌人的关键部分,即抓住或消灭敌人的首领,从而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就像一群贼寇,只要抓住他们的头目,其余的贼众就会失去指挥,不攻自破。在军事行动或者其他竞争场景中,找到并控制敌方的核心人物,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为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意思是摧毁敌人的主力,擒获其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这体现了从关键环节入手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在古代战争中,敌军的主帅是军队指挥的核心,把主帅擒获或者消灭,敌军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是引用《易经》中的话,“龙” 在这里象征着指挥者,当指挥者离开他本来应该在的核心位置(比如城池或者指挥中心),在外面作战,失去了他的优势和凭借,就会陷入困境,穷途末路。

三、历史案例

唐朝安禄山之乱 - 郭子仪单骑退敌

背景:安禄山叛乱后,唐朝陷入动荡。郭子仪作为唐朝的名将,在平叛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一次,回纥和吐蕃联合进犯唐朝边境。

经过:郭子仪深知回纥的力量强大,且回纥和吐蕃联军的核心矛盾点在于利益分配。他利用自己之前与回纥将领的交情,单枪匹马进入回纥军营。回纥人看到郭子仪后,纷纷下马参拜。郭子仪抓住机会,向回纥首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吐蕃的贪婪和唐朝与回纥的友好历史。回纥首领被郭子仪说服,转而与唐朝军队联合,攻击吐蕃。在这里,郭子仪就相当于擒住了回纥这个 “贼群” 中的 “王”(关键决策人物),从而瓦解了敌军的联盟,成功退敌。

三国时期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汉献帝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