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入长安

长安有五宫十殿、十二城门、东西九市、八街九陌、一百六十余闾里,陆真她们自雍门入长安,迎面而见便是东西市。

市集人群往来幢幢,物资品类丰盛无比,入城门后众人随着向导往落脚的会馆去,云巧自豪地介绍着沿途的地方。

“这边是西市,官办工坊都在这边,如铸币、冶炼、陶瓷等;还有一些私人手工作坊,如布行、染坊等,但规模不大而且生意多是定做。看!前面就是东市,和咱们的集市有些相似,主要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牲畜、烛火;沿街是商铺,那边就是摘星楼,一道羹汤一两金呢!”

郑前一听看向后头的胡厨子,对方听得入神,疑惑地问道:“什么料的羹汤收这么贵啊!”

一旁的向导笑着说道:“俗话说东市贵、西市富,这摘星楼与云来阁是东市做酒楼最出名的了,方才姑娘说的羹汤应当是摘星楼的名点:蟹黄羹。取澄湖肥大的蟹取黄,辅以冬笋最嫩的尖儿、新采的香菇与油菜心,再加入火腿丝吊鲜味,那味道一出就能抓住人的魂......”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许光笑道:“这只是餐饮,长安的消费比陇右高了好几倍,这里租一个三进的院子都要上百两,可别说还要住得舒服的地方。”

一百两在陇右都能买下三进的院子了,众人听完不由自主咂舌,这要是大人在长安任职,他们这群人一个月的开销都要几百两?

几个随行的管事在心里默默算了这一笔账,租房开销、日常开销、人情往来、还有各种节礼要送......一年下来,没个万两银子过不了。

在长安任职的大小官员约摸有千人,单靠俸禄是不可能支撑得起开销的,难怪这千百来多是地主、氏族、贵族的子弟出仕,寻常人家走科举一途,能够中举人都十分难得,真正能走到进士一途的少之又少。

长安如此繁华,又有几分是寻常人能够拥有的?

陆真放下帘子,闭上眼睛想事情。陇右今年搞了一年的改革,户籍人口从原来登记在册的四万余人更正为五万八千余人,这些人有的是家里不做登记的女子,有的是大户人家买来的黑奴(不在户册上)。

按照民间习俗,过了六岁就得登记户籍,若是灾年,政府按照户籍人数来分发赈灾粮,也按照户籍人数来分配田地。

只要这件事情对百姓来说有利可图,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