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职记住了。” 蒯彻严肃应答
昔日的好友李明如今已成为内务府的教谕先生,备受尊敬。
终于他也有了一官半职!
“赵大人!”
七八匹快马疾驰而至,尘土飞扬。
杨风一身秦国学者装束,轻轻拉住缰绳。
“在下四处寻访,未见大人踪影。”
“打听许久才知您在此处。”
** 仿佛有所感,“你准备出发了?”
“正是。”
杨风作揖说:“境外危机四伏,不比秦国安宁。我们驻留已久,实在不可再拖延。”
“商谈所买的货物都交付了,上千本经史典籍也均已装载上车。”
** 心中明白,杨风和他的朋友们即将前往远方,这辈子或不再相见。
“陈大人……”
出乎意料的是,杨风竟是和林峰一起来的。
“哦,这是在下新结识的好友,现任陈礼典一职。”
“与他一见如故,十分投缘。”
“咸阳确实英才荟萃,人才辈出。”
杨风颇有些惋惜地介绍了身边的林峰。
“夸赞过誉了。”
林峰自谦道,“杨风先生是罕见的贤能之士,谋略远胜在下。”
** 轻笑一声,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好友——志同道合。
两人一心效仿秦国强国兴邦,谈论时自然十分投机。
“故友,这一别……”
** 深情道:“秦国有句谚语:治大国如烹小鲜。”
“改革切忌急功近利,宜稳步推进。”
杨风回答道:“明白。”
不过很明显他并未完全理解这些话语的含义。
** 又加了一句善意劝告:“秦法未必适用月氏。”
“照搬也不一定能使月氏繁荣。”
杨风笑道:“那就另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