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富贵清流之家,一世福报,一世修行,但世间富贵毕竟少数,大多人还是要为了碎银几两终日乾乾,吃身心的苦,吃尊严的苦。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一代,为了不让子孙吃苦,贵族希望后代持续垄断特权,平民梦想一朝翻身。隋唐时期为了打破贵族的特权垄断诞生出了科举制度,大大抬高了读书人地位,于历史进程有大利。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条一步登峰最容易的路,令无数平民饱学之士终其一生为出人头地,效死寒窗。
话说大明盛世年间,经济发达,科举壮大,这一年春闱发榜后的两个月,京城一片热闹喜庆,在这条富饶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似乎都不曾注意到街角边一个卦摊。
摆卦先生名李浩胜,与当下朝中炙手可热的成国公一族同姓,浩胜先生也常以成国公同宗身份自居,有心之人为此特意访查过成国公李氏族谱,但是成国公宗族往鼻太爷上十余代都寻不到有关此人的任何蛛丝马迹,所以听过些许内情的人都私下讥笑浩胜先生是个大吹。
更为人乐道的是,有一年浩胜先生借着姓李的名头,在过年期间跑去李国公某一叔房家拜年,大过年的家家都人来人往,本以为能借着机会认认人,谋算点人脉出路,哪知没帖子进不了门,又被当场识破并非本家,直接晾在门口,还被一个看门人将此事说了出去。
结果李浩胜大受刺激,曾一度一蹶不振。
浩胜父亲在世时是个账房,家境也算过得去,浩胜年少时长得清秀,父母就想让他从科举入仕,但李浩胜似乎没有科考天赋,屡试不第,如今年近不惑,却还未过县试,连个童生都算不上,这中间也曾数度转行,但是学手艺没恒心坚持,做生意抹不开脸面,干体力活又吃不了苦,当个轿夫没两三天就撑不住,书画方面真比起下功夫的人,实在让人看不上眼,好在认识字,把家中易经占卜之类的书粗粗过了一遍,到街边摆个卦摊,给人算起命来。
只是李浩胜的卦摊鲜有人问津,倒不是人们无知,不识浩胜先生大才,确实是浩胜先生没什么本事,算命也不准。
李浩胜心里始终放不下科考之事,所以干什么也不曾真正用心,人活半生一事无成,父母在世时为他娶了一房妻子龚氏,生有两个女儿,但李先生靠卜卦养活自己都难,纯粹图个不让人说他无所事事的名头,天天坐在那儿也舒坦,家中生计,包括两个快将笄的女儿的婚嫁打算,全靠妻子和女儿一起做针线活维持,住的还是父亲当初留下的三间旧屋。
这日天上云层积聚,眼看就要下雨,李先生便迅速收摊准备回去,行至一座简便的茶楼前,倾盆大雨立刻下来,无奈李先生只得转入茶楼,准备暂行避雨。收拾时突然见到一人,正是董隆,此人是位清客,常年混迹于京城一些小权贵府邸,二人原是旧识,今日碰巧遇到,便笑着上前相互招呼寒暄,随便叫了一壶茶,坐下攀谈起来。
李先生向董清客打听最近京中权贵府的新闻。董隆知道李浩胜喜欢拿成国府往他脸上贴金,便故意笑道:“先生还不知么?时下京中最热的新闻,便是先生你贵同族兄弟府出的大喜事,春闱放榜,李国公的二公子高中榜眼,李三老爷府的大公子也中了二甲头几名,此番春闱殿试,李国公一族就得了两个大大的好彩头,了不起啊!”说罢连连赞叹起来。
混迹于权贵间的董隆曾想方设法欲投身于成国公府,不过成国公府历代掌家主事之人都十分务实,看重家族前途地位,家风严谨,门第清白,教子习文武,重功名仕途,不令儿孙生不良癖好。现任当家主子对置业办产全力用心,买古董珍玩等物也好,但对养清客相公这种打磨时间的无用花头是分文不出,至于赌场青楼别说花钱,就是不花钱去消遣,一旦被发现,回来定是好一顿家法伺候,必得打到再不敢去为止,所以这样的成国府一直以来董隆连门都摸不进。
眼下这些时日成国公府真风光,多少家有淑女的名门权爵纷纷相中成国公二郎,直言二郎文武双全,前途不可限量,门户堪配的大都托人说媒。董隆想趁此机会多打听些关于成国府的事,这以后若和谁说起来也好有话,另外也看看有没有机会能进成国府混个客位,都知这成国府几代当家人勤俭经营,几无不该花销,实在算上京城数一数二的巨富,哪怕是府里低等的下人出门也非同寻常的体面。李浩胜这位总以成国府同宗自居,董隆今日就想趁机套问李浩胜关于成国府到底了解多少。
把成国公说得与己这般亲近,这话李浩胜当然爱听,成国公家族名望何其大,京中无人不知,当初李浩胜父亲仿照成国公李家的排辈取字来为儿子取名,本意想听起来似与成国府同宗一般,世人皆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李浩胜受其父影响,对成国府的情况很关切,虽知道的不多,这厢也知无不言与董隆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