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各方算计(下)

此言一出,曹操愁眉尽展,大喜道:

“好!诸公所谋,皆有道理!尤其是文和,奉孝之言,最得孤心!”

其收敛笑意,对荀彧下令道:

“文若,传孤之命!再次派出使者,前往江东拜会孙策,商议联姻之事!”

“公达,仲德,你二人继续以校事秘谍,联络许贡及其他江东世家,以备他日之需!”

“奉孝,文和,你等密切留意袁术残部动向,以及玉玺下落,寻机散布流言,搅动庐江局势!”

最后,曹操才对校事统领杜怀说道:

“这诸多安排,皆需思远你麾下秘谍配合,孤允你扩充校事,再择有能者,暗中为孤效力!”

杜怀听出曹操对其颇有重用,放权之意,连忙喜道:

“诺!属下必不辜负丞相期望!”

无独有偶,就在曹操一方精心“算计”之时,孙策已暗中集结兵力于丹阳,虎视庐江。

不过,孙策还未与曹操正式联姻结盟,且庐江依旧在“老相识”刘勋手中,那伪帝袁术生死未知,传国玉玺也下落不明。因此,眼下他并不急于立刻北上。

只是......其一向倚仗的江东“二张”,张昭,张纮二人不停进言,令其不胜其烦。

现今江东六郡,除却江北的庐江郡,已有五郡在孙策军治下。

可惜孙策这数年征战,多行暴戾之举,以致江东各世家大族同仇敌忾,对其时有反叛之举!

孙策对此,自是怒不可遏,其屡以武力威慑镇压。对反抗的世家大族人物,轻则流放迁徙,重则满门诛杀,吴郡高氏,会稽周氏皆被其荼毒。

近年来,江东世家势力被不断削弱,反抗势头日趋减弱,孙策也在好兄弟周瑜,以及张昭,张纮等人劝阻下,略有收敛,也开始拉拢部分江东世家,收为己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钱塘全氏,吴县朱氏,顾氏等家族,皆有族中子弟效力于孙策麾下。

只不过,那庐陵,豫章两郡,还是有不少大小豪族起事,让孙策不得不分兵镇压,以至丹阳仅能调集一万五千兵马,以待北上庐江。

张纮一向温和谦逊,但见孙策竟穷兵黩武,欲再起战事,不由劝诫道:

“我江东之地尚未安稳,主公便贸然率军北上,实乃不智之举!且那庐江太守刘勋实力未损,淮南刘备亦对庐江虎视眈眈,此等乱局,主公又何必劳师远征,去趟这浑水!?”

张昭性格方正,深得孙策尊重,却更为固执,当下他直言进谏道:

“主公,子纲之言乃是正理!江东连年征战,兵源,粮草皆是日渐匮乏,此等非常之时,我等正应安居江东,休养生息,何故主公还要兴兵北上?”

“大江阻隔,粮草运输不便,若主公这一万五千人马,受挫困于庐江,岂非自蹈死地!”

孙策年轻气盛,性情急躁,对张昭,张纮二人的反复劝诫,早已不耐烦,当下便打断道:

“二公休再多言!想我以三千兵马,便横扫江东,成就今日功业!那庐江刘勋,在袁术麾下便是一无能之辈,我破其易如反掌!至于那淮南刘备,有曹操在侧牵制,其兵力必定有限,我又怎会惧他!”

张纮,张昭二人还待再劝,竟被孙策挥手打断,其恨恨道:

“不必再言!当年我以父亲所留玉玺为凭,仅从袁术处换得三千兵马!那狗贼却借机霸占我家玉玺,以此谋逆称帝,着实可恶!如今我正要进军庐江,寻那袁术下落,夺回玉玺,以待他日逐鹿中原,成就不世霸业!”

孙策正在侃侃而谈之际,身后却传来一声无奈叹息。

“伯符,你怎还是如此急躁!?”

只见来人身着一袭月白色丝质素袍,身姿修长挺拔,自有一股卓然不群之态。

其唇若涂朱,眉如墨画,双眸明亮深邃,鼻梁高挺,线条刚硬又不失俊朗。一头乌发束于玉冠之下,几缕碎发垂落额前,更添几分不羁与随性。

正是孙策好兄弟,江东大都督,周瑜。

下章预告“公瑾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