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聚富昌祭太史

侠影天涯 十八游子 2301 字 13天前

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

其先祖曾在周朝掌管太史之职,家族世代传承着对历史的敬畏与记录的使命。

父亲司马谈亦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他对司马迁的教诲和影响深远而持久。

司马迁自幼聪慧好学,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求知欲。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博览群书,无论是古老的经典还是当世的文献,都能信手拈来,融会贯通。

年少时,他便立下了宏伟的志向,要将历史的真相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记载。

为了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司马迁踏上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征程。

他走过繁华的都市,也涉足偏远的乡村;他攀登过雄伟的山峰,也穿越过广袤的草原。

在旅途中,他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观察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更让他对人性、社会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继承父业,担任太史令,肩负起了记录历史的重任。

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司马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史记》的撰写之中。

然而,命运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挫折。

当时,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震怒。

满朝文武皆声讨李陵之罪,唯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称李陵投降实乃无奈之举,且其战功亦不可磨灭。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此举乃是忤逆之罪,遂将其处以宫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遭受如此奇耻大辱,司马迁本可一死了之,但他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想到未完成的《史记》,便忍辱负重,继续着书。

他以无比的毅力和决心,在困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终于,司马迁完成了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着——《史记》。

这部着作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以严谨的史实、生动的叙述、深刻的洞察,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叶到了汉太史司马迁祠,立马让船停靠在芝川码头。

他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前往祭拜。

汉太史司马迁祠规模宏大,建筑错落有致。

山门前,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刻着“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几个大字。

进入山门,是一条长长的神道,两侧古柏参天,郁郁葱葱,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沿着神道前行,便是献殿。

献殿内供奉着司马迁的塑像,他目光深邃,神情凝重,仿佛仍在思考着历史的兴衰。

献殿的墙壁上,绘有司马迁生平事迹的壁画,生动地展现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再往后,是寝宫。

寝宫的建筑古朴典雅,里面陈列着司马迁的一些遗物和后人对他的赞颂之词。

穿过寝宫,便是司马迁的墓葬。

墓葬呈圆形,周围用青砖砌成,墓顶长满了青草。

墓碑上刻着“汉太史司马公墓”几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

红叶在墓前恭敬地献上一束鲜花,深深地鞠了三躬。

他心中感慨万千,司马迁一生坎坷,却为后人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精神令人敬仰。

在这庄重的氛围中,红叶仿佛穿越时空,与司马迁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他深知,自己所追求的正义与司马迁所坚守的历史真相,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

他们都在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祭拜完毕,红叶缓缓离开司马迁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