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熙躲过一劫,但他知道,只有连根拔起这个集团才能真正安全。
于是,楚熙联合忠诚的同僚,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官场斗争。小白在背后出谋划策,利用自己的智慧协助楚熙。最终,他们成功瓦解了利益集团,楚熙也成为一代名臣。
随着年岁增长,楚熙请求辞官还乡。皇帝再三挽留后同意了。楚熙和小白回到故乡,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回乡后的日子平静而惬意。楚熙每日种花弄草,小白则操持家中事务。然而这宁静很快被打破,当地知府听闻楚熙归来,心中忌惮其威望,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开始暗中刁难楚家,今天加征赋税,明天派人来搜查莫须有的东西。
楚熙本想息事宁人,但小白却忍不了这口气。她凭借以前在官场积累的人脉关系,悄悄收集知府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证据。当证据确凿之后,小白劝楚熙将这些呈递给朝廷。楚熙犹豫后还是答应了。
朝廷收到证据后大怒,立刻罢黜了知府,并任命了清正廉洁之人。
此事过后,楚熙和小白以为能够重新过上安宁的日子。但不久后,楚熙曾经在官场得罪的一些残余势力勾结起来,他们买通了一伙强盗,趁着夜色偷袭楚家。楚熙和小白早有防备,原来之前小白就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便雇了些武艺高强的护院。双方一番激战,强盗们发现难以得手准备撤退,却不知官府早已得到消息设下埋伏,原来是小白提前通知了新任知府。
经此一役,楚熙意识到自己即便归隐田园,过去的恩怨情仇也不会轻易消散。小白提议不如全家搬到更偏远的地方居住,彻底远离官场是非。楚熙思考良久后同意了。他们收拾行囊,告别故土,前往一处山清水秀且鲜为人知的小村庄。
到达小村庄后,楚熙和小白用积蓄购置了一片田地,盖了一座简单却温馨的房子。初来乍到,村民们对他们充满好奇,但看到两人和善亲切,渐渐接纳了他们。
楚熙每天跟着村民一起耕种劳作,皮肤晒黑了,身体却更加硬朗。小白则与村里妇女一同织布缝衣,分享着家常琐事。然而,村庄并非完全与世隔绝。
一日,一位京城来的商人路过此地病倒了。楚熙夫妇好心收留照顾,商人病愈后大为感激。交谈间得知他知晓许多外界之事,还提到京城局势变化,曾经针对楚熙的势力已在内斗中消耗殆尽。
楚熙听闻感慨万千,不过他并不打算再回京城。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几年,楚熙和小白有了孩子。孩子聪明伶俐,给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可是,这年遇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个个愁容满面,楚熙虽有些积蓄,但面对全村的饥荒也是杯水车薪。
小白提出,可以用楚熙的名声向附近城镇寻求援助。楚熙起初不愿再卷入麻烦事,但看到村民们挨饿的惨状,最终还是应允了。他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前往附近城镇求助。
幸运的是,那里的官员敬重楚熙昔日威名,慷慨相助。粮食运到村子后,村民欢呼雀跃。经过这次事件,楚熙一家在村子里更受尊敬。
此后,楚熙决定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希望他们将来能懂得更多道理。而小白继续操持家务,同时将自己的见识传授给村里的女人们。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数年,孩子们逐渐长大。大儿子展现出非凡的经商天赋,二儿子偏爱读书立志考取功名。楚熙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一天,村里来了一群流民。楚熙夫妇心生怜悯,安排他们暂时住在村外废弃的屋子里,还给他们分发食物。可没想到这群流民中有歹人混入,趁夜打劫村民。楚熙组织村民反抗,在搏斗中不幸受伤。小白心急如焚,一边照顾楚熙,一边带领村民驱赶流民中的歹人。
楚熙伤势渐好后,深感村庄防御薄弱。他和村民商议修筑围墙,挖掘壕沟。大家齐心协力,村庄变得坚固起来。
岁月悠悠,楚熙的大儿子外出闯荡,生意越做越大,经常寄钱回来改善村子状况;二儿子不负众望考中进士,为官清廉。
随着二儿子在官场的步步高升,楚熙和小白担忧他会重蹈楚熙当年的覆辙。每次家书往来,都会叮嘱他要低调行事,不可与人结怨过多。二儿子谨记父母教诲,虽政绩斐然,但为人谦逊温和,在官场倒也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