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钱,目前好像只有放在银行吃利息这个途径。
既然只有这一种选择,钱归谁管也没多大区别,李想还乐得撒手呢。
“我哪有缺钱的时候,现在一个月工资都不完,你们三个还不时贴补我一些,我那存款只有往上涨的。”李母咬了一口肉,心情别提多好了。
满打满算,四九城里有几个过的比她舒心。
钱够,孩子们都有好工作,大儿子和大女儿已成家,老大有娃,老二正怀着,老小差结婚还有几年,还是先专注工作和学习。
李母如今万事不愁,就没有心情差的时候。
“那家里的人情往费也不能尽您出啊,咱们是老大,就得担起老大的责任。”秋芳华说着话,给婆婆又舀了一碗蘑菇汤。
“那些才多少啊,现在大家日子宽松了不少,感情铁好的,也就包个五毛就够了。”李母表示这种小钱,没必要跟老大家报。
他们家本来直系亲就少,满打满算,也就乡下大伯一家。
大伯家两个堂哥还都结婚了,暂时也没有什么大事能让李家包钱。
其余亲邻的红白喜事,就像李母说的,五毛够够的了,这别人还得道你一句出手阔气呢。
李想和秋芳华对望一眼,眼里都有着对物价的感叹,不完,根本不完。
李母不愿意要,李想这个做儿子的也不跟她勉强。
真要想贴补亲妈,总能找到理由,又不拘泥于这一条道。“大妹那儿做月子的东西,是不是该准备起来了?”秋芳华提醒道。
说是准备,其实主要还是给产妇和小婴儿,准备补充营养的吃食。
其他物品对李、高两家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
“你说起这个,我倒想起来了,上回你们大伯来,说是这次咱们要的数太多,他得往远点儿的村子去收了。”李母停下夹菜的动作,对他们说道。
李大伯他们附近的村落,靠着李家对于家禽的需求,每年都能攒下一笔不小的外快。
以前是养家禽不舍得吃,得靠着下蛋换取柴米油盐。
现在好了,心急的人家,养上三个月就能换钱,然后重新敷上小幼崽继续再养。
不虚夸,李家每年攒下来的禽毛,卖给收废品,那钱都够换顿肉吃。
之前按照乡下每家的家禽,不超过五只的指标,应付李家的需求也将将够了。
这回不仅大妹要做月子用,她还替好闺蜜秀秀也要了几只。
正是这多出来的几支窟窿,李大伯这儿就有些堵不上了,这不寻思着,往远点的地方去张落。
“这俩好姐妹可真巧,差不多时间成婚,又是差不多时间怀孕生孩子。”李想好笑道。
“要我说,秀秀嫁的这家,条件也算不错,要不然可没办法像咱家这样的伺候月子。”李母点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