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yellow bank

逮捕他时的一个小插曲,使得《杂志》名声大受损害。

当时王尔德在被捕时胁下夹了一本黄色杂志,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杂志和王尔德同样是“见不得人”的。

第二天就有人到《黄杂志》的出版商门前示威,用石头将橱窗玻璃砸得粉碎。

其实王尔德被捕那天,胁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碰巧这本小说和当时法国的许多廉价小说一样,也是黄封面。

这种小说当时被称为“yellowback”,就是那种带有色情意味的书籍。

《黄杂志》也好,“yellowback”也罢,都使得“黄色”与性、色情、恶俗等等概念发生了联系。

利弗莫尔等人自然是不建议叶洛取这种名字,但叶洛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敲定了这个名称。

身为一家由诸多倒闭破产中小型银行重建而成,华人当老板的新银行,话题度本身就高,加上这个名字,能让叶洛省掉一大笔宣传费。

这不是二十一世纪,人们的联想能力还没如此出众。

叶洛只需要他们看到银行名字,就好奇的走进来看看,那就可以了。

只有后续业务怎么做好,他有如此丰富的后世经验,加上雄厚的资金,还怕搞不定吗?

这时纽约街头已经开始流行起一首讽刺胡佛和其内阁的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丧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华尔街日报》还在死鸭子嘴硬,说股灾的影响是暂时的,美国经济很快就会恢复,大萧条纯属谣言。

《纽约时报》立即发声,为自己的新老板造势。

叶洛精准预言美国股市崛起,又精准言中美股泡沫破裂,和他一比,华尔街大鳄们就像是个笑话。

如果说美股灾难前,梅兰芳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华人,那么现在一提华人,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叶洛。

离开哈佛大学数年,叶洛居然收到了校长亲自寄来的邀请函,希望他能回校担任经济学的客座教授。

这些学术界的人脉关系叶洛来者不拒,反正都是给自己镀金,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一名年仅二十三岁的华人成了世界第一学府的教授,这也是个爆炸般的新闻。

一切事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