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虞忙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掏出纸笔和装墨水的竹筒,然后将东西递给王太医。
“伯父,这里是纸笔和墨水。”
王太医拿起毛笔,拧开竹筒盖子,沾了沾墨水,开始写信,信里说明了众人的发现,并请府衙支援,主持灭蚊。
苏虞另拿了一套纸笔,开始默写她记下的蚊香配方。
苏虞前世寒暑假曾在一家蚊香厂打过暑假工,因此对蚊香的制作和产生过程有一点了解。
古人自古便有焚烧艾蒿熏烧居室的习惯,但真正意义上用作驱蚊灭蚊的蚊香棒还是在宋朝时制作出来的。
这个时代在五代十国时拐了个弯,她熟知的宋朝变成了如今的大熙,蚊香的配方到底有没有研制出来她并不确定。
再一个,手艺人敝帚自珍,前世随便一百度就能知道的信息在这个时代或许是珍之又珍的秘方。就算有人制作出了蚊香棒,也只会家庭作坊少量制作售卖,起不了太大作用。
若想大规模地制作出足够使用的驱蚊棒,还是需要借助官府的帮助。
“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
“艾叶干捣筛去青渣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炙。”
“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和硫磺混合做蚊香棒。”
(注:驱蚊秘方来自百度。)
苏虞写着,又想到后世制作蚊香最常用的除虫菊酯,除虫菊酯有毒,但驱蚊效果极好。
除虫菊酯是从菊科菊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除虫菊中提取出来的,只是这种植物原产地在欧洲中亚地区,十九世纪才传入国内,如今不一定有。
不过想了想,她还是将这种驱蚊效果极佳的植物写了下来。
“除虫菊,又名吉祥虫、风车草、飞行草,全草晒干研末,和木屑粉、淀粉、楠树粉,制作成线香,燃之可驱蚊。”
写完配方,苏虞又简单描述了一下除虫菊的花叶形态,生长范围和季节,并且附上一副简图。虽说这种植物传入国内较晚,但没准在这个拐了弯的时代就有了呢!
写完所有配方,苏虞放下毛笔,吹了吹纸张,等墨渍彻底干涸后,她才将纸张递给王太医。
王太医接过纸张,瞟了一眼:“这是什么?”
苏虞道:“一些有驱蚊效果的植物和配方,或许能起到帮助。”
王太医定睛看去,许久,才抬起头看了苏虞一眼,“好丫头。”
这年头谁家得了秘方不是当做传家宝,藏着掖着传给后人,像苏虞这样无私贡献出来的,极少。更何况苏虞提供的秘方还不止一个。
王太医将纸张郑重折好,塞进信封里,然后交给了随他来的医士徐言。
“把这封信交给门口的军士,请他们尽快送到府衙去。”
徐言将信封放到篱笆口处的投递箱里,然后敲了敲旁边的铜钟。他退开一段距离,等到驻守在篱笆外的军士听到钟声,过来将信拿走,这才放心地离开。
为了减少疫病传染,篱笆内外传递信息、物资,采用的都是无接触传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