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听琴

在解放前后很长一个时期中,豫剧伴奏都没有定腔定谱,整个文场音乐的起伏,都全靠板胡来带领,托腔、保调的重任也靠它来完成,甚至一些效果音响也由板胡承担。在业余的豫剧演唱活动中,往往一把‘瓢’就代表文场的全部乐器了。随着豫剧音乐的发展,乐器逐渐增多了,但板胡仍然是主弦。

在豫剧团的乐队中,有主就有辅,二胡俗称二把弦,三弦是弹拨乐器。我这把自制的新乐器,就是根据豫剧里的小三弦改制成的,我把它叫做豫琴。”老人兴致大发,说起来,大有滔滔不绝之势。

“噢,今年,不,应该是去年了,去年5月份,省剧协对此通过了技术鉴定,并给它的制作者扮了奖。”李勃把从报纸上看到的信息透漏出来。

“呵呵,那个制作者,陈玉笙,就是老朽我呀!其实,我也不老,和《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同岁,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哪!”老人一高兴,马派唱腔脱口而出。

“晚辈佩服呀!请问,这豫琴的特色是什么?”李勃被老人的精气神所感染,对老人手中的这把琴,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它的特色就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音韵细婉,象年轻姑娘的细语莺声。”老人骄傲地说。

“那它与豫剧板胡的区别有哪些?”李勃继续探问。

“豫剧板胡的音色高亢、强烈、明朗、清脆,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它与豫剧粗犷、豪迈、激昂、慷慨的音乐风格是相适应的。豫琴就是一个小家碧玉,适合青衣旦角出场时作主声伴奏。”老人象教他的学生一般,认真地对比解说。

“现在,能听到悠扬的民族乐曲,真是难得的一种享受啊!”李勃深深地感叹道。

“是啊!我从事戏剧音乐教学30多年了,感到很痛惜呀,许多民族的乐器、乐曲要失传了呀!就连我的一些学生,毕业后也扔掉了板胡、二胡、三弦,竟然抱起了吉他,拉起了小提琴!”老人已经有些愤愤然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民族乐器、乐曲不能丢啊!”李勃对着老人挥了挥拳头。

“你说得对,我就决心让民族声乐发扬光大,去占领国际乐坛,为国争光!”老人的话语,也变的慷慨激昂起来。

“唱响维也纳,声震百老汇!”李勃喊起了口号。

“借你年轻人的吉言,我们豫剧人会努力的。”老人也对着李勃挥了挥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