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黄帝内经》之脾

修行沉思录 微尘有光 1161 字 1个月前

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肝像蓄水湖泊,心像抽水机,血脉像沟渠,脾像指挥者,决定每一个地方可以使用多少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脾气统摄血液的功能,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脾气是一身之气分布到脾脏的一部分,一身之气充足,脾气必然充盛;而脾气健运,一身之气自然充足。

气足则能摄血,故脾统血与气摄血是统一的。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生有源,气足而固摄作用健全,血液则循脉运行而不逸出脉外。

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生无源,气衰而固摄功能减退,血液失去统摄而导致出血。

病理上,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的机理亦是一致的。只是由于脾气有升举的特性,并与肌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习惯上把下部和肌肉皮下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及肌衄等,称为脾不统血,寓涵血随气陷而下逸出血的病机在内。

脾不统血由气虚所致,属虚性出血,一般出血色淡质稀,如为便血,可呈黑色柏油样,并有气虚见症。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口腔在消化道的最上端,主接纳和咀嚼食物。食物经咀嚼后,便于胃的受纳和腐熟。脾的经脉“连舌本,散舌下”,舌又主司味觉,所以,食欲和口味都可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

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如《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见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如口淡乏味、口腻、口甜等。

在五官中,肝之碧元破虚目,心之赤元游离舌,那脾有金元咆哮口,此能像妖兽和野兽一样发出咆哮之声。

脾之华在唇,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盛衰。如《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说:“口唇者,脾之官也。”

脾气健旺,气血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则气血衰少,口唇淡白不泽。

秦文轩在五行五华决的时候,就已经使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