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瑶回到房间,小桃已经为她备好了热水。
看着小姐平静的神色,小桃忍不住开口:“小姐,张嬷嬷太过分了,您何必受这份委屈?”
薛瑶淡淡一笑:“忍一时风平浪静,我身处后宫,凡事需得小心谨慎。”
接下来的几日,薛瑶依旧每日去太医院报道,只是被张嬷嬷以各种理由支使,干些无关紧要的杂活。
薛瑶也不恼,默默忍受着,空闲时间便泡在太医院的藏书阁中。
李太医自从那日替薛瑶说过话后,便开始留心观察这位新来的小妃子。
他发现薛瑶对药材的认识十分深刻,甚至超过了一些在太医院当值多年的太医。
有一次,薛瑶在整理药材时,随口说出了几味药材的偏性,以及处理方法,令李太医大为震惊。
“薛妃娘娘对药材的见解,真是令老朽佩服。”李太医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
薛瑶谦虚地笑了笑:“李太医谬赞了,我只是略知一二罢了。”
除了对药材的熟悉,薛瑶还利用空闲时间,翻阅了太医院里一些疑难病症的记录。
她发现,有些病症的治疗方法,其实可以更加灵活变通。于是,她在记录的空白处,用娟秀的字迹写下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以及改进治疗方案的建议。
起初,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些记录的变化。
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太医在翻阅病症记录时,偶然间看到了薛瑶的笔记。
他仔细研读了一番,顿时被薛瑶独特的见解和精妙的思路所吸引。
他拿着记录,急匆匆地去找李太医,兴奋地说道:“李太医,您快看看这个!”
李太医接过记录,仔细翻阅起来。他越看越心惊,薛瑶的见解虽然大胆,却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建立在对医理的深刻理解之上。
“没想到,薛妃娘娘竟有如此才华!”李太医不禁感叹道,他合上记录,看向那位年轻的太医,“这件事,先不要声张……”
李太医虽有意压下此事,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太医院的人大多是医痴,薛瑶在医书上的批注和对疑难杂症的见解,如同一道道美味佳肴,吸引着他们不断地去品尝、讨论。
起初,他们只是私下交流,对薛瑶的才华赞叹不已。
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太医开始公开表达对薛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