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赈济穷困贫乏之人,发仓廪以救黎庶,施恩泽而安民心。
再者,臣奏请陛下大赦非死罪之人,以昭陛下宽仁。
且乡野间老者颇具威望,望陛下依其德望高低,授予不同板职,使其助力地方风化,劝善百姓。
如此,可保国安民,稳固陛下之江山社稷。”
元善见微微点头,
“爱卿所言甚是,准奏。”
随后,话题一转,元善见便提及御史中尉一职,
“如今绍宗出任徐州刺史,前去讨伐刘乌黑叛逆,这御史中尉之位如今空缺,高卿可有举荐之人?
高欢微微低头,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臣曾闻御史间流传‘见贼能讨宋游道’之言,足见其气节。臣荐司州中从事宋游道任御史中尉。”
高澄事先因为高仲密一事一直未同父亲商议,自己想任崔暹为御史中尉一事,今日元善见却突然提起,
急忙上前一步,言辞恳切急促
“陛下,臣澄恳请,任吏部郎崔暹为御史中尉,宋游道任尚书左丞。”
元善见见高欢两父子,又是不同请奏,顿时面露难色,疑惑之际不知如何抉择。
高欢也转头望向高澄,本来高仲密谋反,就有高澄与崔暹的“功劳”,如今看来,原来高澄多少是为了这个御史中尉之职。
可如今在朝堂之上,他也不好去驳斥自己的儿子,便想看看高澄接下来有没有,其他更具说服力的理由。
众人此时也都好奇起来,这父子俩上次因为尉景之事做戏,这次为了这御史中尉一职怎么也较劲起来。
“陛下,崔暹为人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直言不讳,且曾参与《麟趾格》修编,熟知律法,堪称御史中尉不二人选。
而宋游道,精于政务,文牍之事,井井有条,且擅长统筹协调。
若他任尚书左丞,定能使尚书省政令畅通。
如此崔暹监察,宋游道理政,岂不更好?还望陛下斟酌!”
宋游道本也是高澄所信任之人,昨日高欢刚说想任司马子如为尚书令,那么宋游道为尚书左丞正和他意。
元善见此时不得不问高欢的意思,毕竟这是他做傀儡的职责,得确定他们父子到底以谁的话为准
“不知渤海王?”
“陛下,臣久不在朝,对朝中众人不甚了解,既然中书监固请任崔暹为御史中尉,宋游道为尚书左丞,臣亦无话可说!”
“既如此,中书省就按高卿所言拟诏即可!”
接着朝堂上再讨论了一些其他事务,也就散朝了。
高欢一直都待在邺城,部署门下省与中书省的交接,以及相关人事任免更替
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元弼为录尚书事、左仆射司马子如为尚书令、侍中高洋为左仆射
高澄仍领大将军、中书监、兼侍中,门下省诸事皆移其所领中书省,
从此文武职事、赏罚众典事等朝中诸事,皆需要先询禀高澄
算是进一步放权给高澄。
到了四月高欢便返回晋阳,待高欢离开之后,
高澄火速召集崔暹、崔昂、崔季舒、宋游道等人于东柏堂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