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相互干扰呢。
而且啊,对于那些可调整频段的设备,在遇到电磁干扰时,还能动态地切换到相对干净的频段去工作。
这样抗干扰能力也能增强不少呀。”
大家听了小王的话,纷纷点头赞同。
开始围绕这个新的思路展开热烈讨论。
刘师傅说道:“那要是这样的话,对于发电机来说,也可以考虑根据不同频段下设备的用电需求规律,来优化发电机的功率输出策略呀。
比如说,在一些频段使用比较集中的时段,提前预判并适当提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保证电力供应稳定,避免出现因电量不足导致设备降频或者信号传输受影响的情况呢。”
一时间,会议室里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但却为后续攻克难题找到了一些可能的方向。
让大家都看到了些许希望的曙光。
每个人的脸上都不再是之前的愁容满面。
而是多了几分期待和干劲。
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顺着这些新思路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秦默独自坐在那间堆满线路布局图和各类相关数据资料的办公室里。
四周的墙壁仿佛都被这些纸张所占据,只留下他和满桌的难题相对。
灯光洒在桌上,映照着那些复杂得如同迷宫般的线路图,秦默却全神贯注,沉浸在对线路难题的深度思考之中。
他回想起之前在武装直升机线路设计时积累的宝贵经验,深知面对这第四代战机更为复杂的线路问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解决思路。
于是,他开始从几个全新的角度去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全新的布线理念。
秦默认为,或许可以打破现有的按照设备功能分区布线的常规做法,采用一种基于信号流和能耗优先级的分层分布式布线架构。
按照这个思路,将那些对信号传输稳定性要求极高、能耗相对较低的关键控制线路布置在最内层,采用最短路径原则进行连接,减少信号传输损耗和干扰。
而对于能耗较大但对实时性要求稍缓的设备线路,则分层向外拓展,通过合理规划各层之间的间距和屏蔽措施,来降低相互间的电磁干扰。
其次,新型的线路材料也是秦默考虑的重点方向。
他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前沿研究资料,了解到一些具有高导电性、低电磁辐射以及良好抗干扰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正在逐渐应用于高端电子设备领域。
秦默觉得这些材料若能应用在战机线路上,说不定能从根本上改善线路的电气性能,减轻过载风险和信号干扰问题。
他一边仔细阅读资料,一边不停地做着笔记,将每种材料的关键特性、适用场景以及潜在的优缺点都详细记录下来,还不时在纸上画着草图,想象着这些材料应用在战机线路中的具体布局方式。
再者,运用智能化的线路管理系统也是秦默构思的一部分。
他设想通过在每条线路上安装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线路的电流、温度、信号强度等关键参数,然后将这些答案传输到一个集中的智能管理平台。
平台利用先进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一旦检测到线路有过载趋势或者信号干扰异常情况,就能自动调整线路的供电策略,比如动态分配电流、切换备用线路或者启动局部的信号增强与滤波功能,从而实现对线路系统的智能管控,提前预防故障的发生。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秦默频繁地与负责线路的工程师们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阐述出来,倾听他们的专业意见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每一个构思,他都会和工程师们反复探讨其可行性,根据大家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脑海中的方案框架,力求让这个初步方案既能从理论上站得住脚,又能在实际应用中具备可操作性。
面对通讯难题,秦默同样不敢懈怠,他深知通讯系统对于第四代战机的重要性犹如神经系统对于人体一般,容不得丝毫差错。
秦默先是回顾了之前在武装直升机通讯系统改进时的成功做法,那些通过全面电磁环境排查找准问题根源,进而针对性制定有效改进措施的宝贵经验,让他思索着能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通讯技术,使其适配第四代战机更为严苛的通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