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哒雅文明来到这个小宇宙已经三百多年,也是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两个文明见证了中子战星的诞生。
当然也不单单在那里见证中子战星诞生,再起期间两个文明也在努力搞科研,重点就是暗物质相关科技。
可这道通向明面上最强文明的科技壁垒并不容易攻破,两个文明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实际性进展。
暗物质理论自被提出的那一刻起,它就充满了神秘,而过去这么多年,已经达到五级文明层次的人类文明对暗物质的了解也并没有增加多少。当然认知肯定增加了,但只是宽泛层面上的认知,涉及到严谨科学、数学方面的进步却几乎停滞不前。
在广泛的认知上,人类在地球时代就已经测得暗物质在宇宙中占比,但随着文明层次的提高,人类发现自己的推测并太准确,实际上就算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也同样只能推测出一个大概百分百。
且答案范围必须限制在可见宇宙内,即直径930亿光年范围。
地球时代的观测数据告诉人类,暗物质占据宇宙质量的25%,暗能量占宇宙总质量的70%,剩下5%才是可见物质,也就是漫天璀璨星辰。
可随着科技的进步,无数观测证据都告诉人类,这个结论是错的。
在完成万有理论之后,科学家们发现,暗能量实际上不能这么算,因为暗能量实际上不算一种正经能量,它有点类似引力不是力的说法。
那么暗能量到底是什么?
人类和哒雅文明的科学家都得出这样的结论:暗能量是一种遍布整个宇宙的能量,但他跟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能量又有些不同,它具有空间属性,它是无限平均的一种奇特能量,它也是宇宙膨胀的罪魁祸首。
有一些理论科学家更是认为,所谓暗能量实际上就是宇宙空间本身,是理论错误才导致出现暗能量质量占比如此大的原因,实际上暗能量不应该被算到宇宙总质量上,因为那相当于把宇宙空间也当成了物质质量。
这种说法太绝对,极少有支持者。
但暗能量占比不应该那么大,以及暗能量具有某种空间属性,这两个观点却得到了科学界公认。
相比于暗能量,暗物质相关认知倒是统一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