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类科学家却用铁一般的证据告诉他们,确实存在那样的纳米机器人,并且还是三级文明制造出来的。
对于人类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赤焰文明来说却绝对是劲爆消息,在得知‘银雾’真实存在后,他们那些精于微观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仿佛被触动了某根弦,再次激情燃烧起来,以十足的热情投入到微观纳米领域研究之中。
也因为有他们的这种热情,联合科学研究院才得以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这一算法。
不过这还不算完,在此后的第十年时间,研究院就再次于这个领域取得突破。这次,不是突破皮米级零部件制造,而是每个纳米机器人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
这项技术的突破,让人类在实现类银雾纳米机器人制造上更近了一步。
当然不是赤焰文明的科学家、工程师自己取得的突破,而是他们同人类、耐尔人三方科学家、工程师的合作研究中取得了成果。
是联合科学研究院的名义。
科学家们参照神经元的运作方式,设计了一套巧妙的算法,然后由一众工程师联合合作,将这种设计变成现实。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在两个纳米机器人个体之中取得成功,然后在后续的研究中成功将相互联系的数量提高到了三位数,接着他们就发现现有算法只能支持这个量级数量个体的相互联系。
哪个环节有问题、哪里受限制就想办法解决它,在之后的时间里,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纳米机器人个体之间实现相互联系的数量从三位数提高到四位数、五位数、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九位数。
也正是这个时候,纳米机器人信息互通的个数终于达到满足能承载强人工智能算法的数量。可以看到,其实到了这个阶段,人类距离制造次级类银雾纳米机器人,也就差动力和功能性问题了。
动力问题,科学院已经有思路了,
当然不可能在如此微小的单个纳米机器人里放一个核聚变反应堆,磁推动力炉更是痴心妄想,那不现实,科学院的思路是用光电效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