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内部也不是平和的,山头林立是正常的现象,这次扫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八路军在这次突围中展现出来的火力,更是让鬼子恐慌起来,八路军发展太快了,轻火力上已经快超越他们了。筱冢义男作为第一军的司令官,甩锅这个招式可谓是用得十分娴熟。首先是观摩团的问题,筱冢义男就以特高科情报部门收集到华北军官调动已经广而周知为由,表示观摩团行程已经泄露,所以被中国军队埋伏也就是正常的了,并将自己沿途派兵保护和事后发起大扫荡的记录上报,一番娴熟的操作让鬼子华北派遣军方面军司令多田骏和参谋长宫崎骏无话可说。然后大扫荡的结果,收获,筱冢义男都做了一些辩解,比如,兵力不足是最大的原因。第一军大部分兵力需要驻守各个据点和城市,导致大量兵力无法抽出来,而且抽调兵力上的空隙,使得八路军有了逐个击破的机会等,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破坏了八路军根据地的生产这是事实。所以筱冢义男也就因此逃过了观摩团覆灭的锅,不过他的这番言论也让鬼子华北派遣军方面着重注意到了他们无法抽出大量兵力来遏制、消灭八路军是华北北治安无法肃正的原因之一。
可是鬼子现在各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华南战场也在积极要兵来整治备战,东南战场更是鬼子国策的重要战场,现在正是开辟这个战场的重要时期,兵力需求更甚,至于关东军,鬼子更是动都不敢动。先不说诺门罕战役鬼子挨了当头一棒后就大肆修筑工事以防备苏联,就说东北对鬼子国内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支撑中国战场弹药消耗的擎天玉柱,所以关东军是肯定不能动的。在鬼子华北派遣军方面军司令多田骏和参谋长一番合计下,中条山那里和国军二十万部队对峙的几个师团映入了他们的眼帘,要是能把这里的国军给解决了,华北怎么也能多出几万机动部队来吧,至于国军,鬼子还是没怎么放在眼里的,于是,鬼子便开始派出小股精锐部队秘密潜入中条山开始探查情报,绘测地图等。
中条山坐落于晋南豫北交界处,横亘在黄河的北岸,长约170公里,宽100公里,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临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与太行、吕粱、太岳三山互为掎角,瞰制豫北晋西,屏蔽洛阳潼关,进可威胁同蒲路南段各地,退可渡过黄河以自保,乃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只要它留在中国人手上,日军无论从黄河的哪一头渡河都是冒险的。此前,国军在这里布置了大量的兵力,还修筑起了坚固的堡垒,被誉为中国华北的“马其诺防线”。从1938年春天开始,鬼子便发动了十多次进攻,但均告失败,国军就如钉子一般扎在中条山中,纵然经受12次围攻,依然屹立不倒。
但是,中条山之所以能够挡住鬼子的进攻,与之前的情高涨的抗日情绪为背景,各部队协调作战,全体战士上下一心,共同对外脱不开干系。但是当时在中条山地区,国党的军队有三个集团军又三个军的兵力,共20余万人。可是,由于中条山其特殊的地形,这20余万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负责后勤运输的部队。这其中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孔令恂的第80军驻守在中条山西部平陆县的茅津渡至垣曲一线以北;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和裴昌会的第9军驻守在垣曲至豫北孟县一线以北;庞炳勋的第24集团军驻守在太行山以东的林县、涉县;范汉杰的第27军驻守晋东南的陵川。这些地方属于第一战区,战区司令长官是卫立煌。另,第二战区的阎锡山的四个军也在晋西、晋南和晋东南驻守。但是,作为能在几方势力协同平衡的人战区司令官,却在这个时候被召回山城述职,至于原因嘛,只是因为其余八路军不清不楚的联系,还有配合作战,转而任命次长何应钦来任职司令官,继续封锁八路军。
鬼子的一番动静还是不小的,毕竟从鬼子的动作也能留意出来鬼子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中条山的国军部队,毕竟军统的人这点情报收集分析能力还是有的,而且我军也多次将鬼子即将进攻中条山的情报通报给了国府的。但是,长期的对峙让国军将领失去了应有的危机感,之前鬼子的多次进攻都被打退了,这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更何况还有二十万大军呢。对于情报里提供的鬼子的这次的三路进攻路线更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鬼子的三路进攻路线很平常,就跟一般的战斗一样。所以在41年4月何次长召开的会议中,大部分国军将领,包括参谋部都认为,鬼子此次的三路进攻计划一点都不咋地。几十万国军在中条山和鬼子对峙了这么多年,他们还修筑了这么多的碉堡工事,整个中条山的各处路口几乎都修筑了相当数量的防御工事,所以中条山的各将领一开始并没有把这次战斗放在心上!所以当鬼子大军迅速突破国军的防线时才会那么的措手不及。战前,由于中条山的气候条件,补给运输并不及时,有的部队竟然已经断粮几日了,面对鬼子重兵进攻,战士们却只能饿着肚子作战。
鬼子从讨论定下计划到准备进攻的时间还是挺久的,鬼子华北派遣军参谋部2月才开始确定中条山的国军为下一个进攻目标,鬼子在5月才发起进攻,却在一个月内几乎击溃消灭了中条山内国军的主力部队,6月鬼子就单方面宣布已经肃清中条山内所有抵抗的国军。这个时候的独立团在做什么呢?老李正享受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