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儿子的发财路线

重回1980年去享福 二蛇 2052 字 3个月前

山歌就不用多说了,这可以说是广西的招牌了。

在民国时期,博白县就有民间艺人经常摆歌台对歌,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观赏。

在50年代,博白县的文化部门普遍利用山歌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每逢参观学习或会议之前,都唱山歌。

可以说,山歌在博白县是深入人心的。

木鱼,则是介于山歌和快板之间的民间曲艺形式。

竹马和麒麟,都是县内民间歌舞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

舞龙舞狮就不用多介绍了,都懂。

木偶戏,是在清朝同治年间传入博白县的,主要是杖提木偶。

木偶头部和手掌用木制成,木偶的嘴和双眼能动,用竹枝操纵,行当齐全,演技丰富,生动逼真,是老人和孩子们的最爱。

杂技,在博白县又被称为大力戏,解放前那些走江湖的卖药者,都是先耍一段杂技和魔术把观众吸引来才开始才卖药。

而在这么多民间艺术中,邓世荣却挑出了戏剧,自然是有原因的。

博白县的戏剧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清代的时候在县内就相当盛行了,这种由真人演绎出来的节目,对于人们的吸引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在电影没有出来之前,戏剧就是无敌的。

哪怕是电影出来了,戏剧也拥有很大的竞争力。

毕竟,电影都比较短,不像戏剧可以排练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薛仁贵征东》、《十二寡妇征西》、《罗通扫北》等连续剧,一部剧可以一演就是十天半个月。

这种追剧的感觉,是看电影给不了的。

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电影的吸引力还真比不上戏剧。

坐了将近三个小时的班车,邓世荣父子终于来到了博白县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