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无线通信

它简单到只需在现有的电灯泡中,加一片金属薄片作为阳极就完成了。

这就是最早期的二极管。

其原理是这样的,灯丝通电后不但发光还会发热,根据热电子发射效应,灯丝会释放电子,这就是阴极。

小时候家里装过白炽灯的同学,应该有这个印象,灯泡使用久了会发黑,其根本原因正是于此。

而加装在灯泡内的金属薄片,负责接收来自阴极释放的电子,形成电流,这既是阳极。

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增加一个金属网,并通上电压,这称之为栅极。

通过改变栅极电压,可以加速或阻止电子发射往阳极金属片。

从而达到放大信号,或控制电流流动的目的。

这就简简单单发明了三极管。

有了真空管,就可以设计电路,用来整流、放大信号、或产生振荡,这对无线电通信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

真空管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晶体管发明之前,雷达、电视、甚至计算机都要用到它。

甚至它还能增强有线电话电流强度,这让市区居民用上电话通信,成为了可能。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白帝现在只需隔空区分出短鸣、长鸣两种信号即可,这就足以利用摩斯编码,传递信息了。

电磁波的传递速度约三十万公里每秒,也就是光速,相当于瞬时,校准个时间绰绰有余。

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轻轻松松就能办到。

这条科技线深度极广,肯定比死命琢磨机械表精度更有价值。

后面的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语音通话,甚至蓝牙、WiFi技术,那就等族人们慢慢去开发吧。

很快,白帝国就实现了白帝城与盐港的无线电发报。

从此通信变的及时,沟通变得容易。下达政务、通报军情也更加及时。

不久后,沿江、沿海各个小港口,陆续建起中继信号塔,炎黄港、蚌埠港也通了电报,连最南端的西贡新港,也能及时与都城联络。

遥远的殖民港与都城联系大大增强,粘度提高。呼叫补给、军事支援变得便捷,开发遥远地区殖民地难度大减。

最可喜的是,族人们终于不用再贴着海岸线行船了,可以勇敢的向海洋深处迈进,大步向前,走近路、走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