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缺粮,难道不是阿兄的心头之患

崔寄笑道,“他是问你是怎么做到亩产三石的?”

“还未到呢。”阿璀颇为严谨,解释道,“我去岁试了约三十亩稻田,均亩产不过在两石又半,其中半数还未至均数,亩产最高的一处才刚过三石。”

“不算少了。”晏琛叹道,“如今各地亩产均数不过两石,也就南方还略多些,阆中所处地势水文皆不及南方,在那边亩产两石半已经多过两三成了。”

晏琛是知道自家妹妹于农桑之事上有些研究的,但那也只是从先前旁人调查的消息还有崔寄偶尔只字片语的描述中知道些模糊的大概的,况且先前一心也只在认回妹妹留住妹妹这一件事情上,对于阿璀真正研究所向如何,用何方式,有何成果,还真是没有那么深刻地去了解过。

所以如今乍一听闻如此成果,晏琛是真的有些激动,连年动乱,天下初定,安百姓之心最基本的便是饱百姓之腹,而粮食增产却是利天下百姓的头等大事。

“稻种如何?培植方法如何?”

阿璀看着晏琛并不掩饰的激动,偏了偏头,想了想,才道,“我培植的良种,其实并不能确定亩产是否已经稳定,毕竟产量如何,不光与稻种良莠有直接关系,与当地地势水文,与当年气候降水,都有直接的关系。”

“先前我在阆中时,都只是在关家的田庄上试种,倒是排除了地势水文的影响,这几年几遭下来,虽未明显增产翻倍,但倒是显见得比当地寻常百姓稻种的亩产要多些。只是如此下来,却并不确定我培植出来的良种是否适合蜀地之外的其他地方了,比如金陵,比如再南边的钱塘一带,江南西道一带……”

“我原想着各地水文地势独特,也当有独独适应当地的稻种,譬如蜀地的??,江州一带的獐牙稻,荆州一带的黄稻,还有江南道淮南道的黄陆米,乌节米,粳米等等……蜀地一带算是试验,若能大幅增产,其中经验未尝不可用于南北各处。”

“只是我如今不在阆中,无法亲自试验,原计划这还需两三年时间,我原还想着回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