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淡然一笑:“宋兄放心,格律乃诗词根本,林某岂会不知。”
说罢,林羽挥笔写下一阕《沁园春·大明风华》:
“锦绣山河,壮丽巍峨,瑞彩万千。望北疆雪岭,银装素裹;南疆椰林,绿影摇曳。东海波涌,千帆竞渡,商贸繁华通九川。看西域,驼铃悠悠响,古道绵延。 大明盛世空前,引无数贤才赋锦篇。赞文臣谋略,安邦定国;武将雄风,戍卫疆边。学府林立,书声朗朗,墨香四溢润心田。展宏图,愿圣恩永佑,福泽万年。”
这词当中,既有对山川雄浑壮丽之景的精妙描绘,又饱含着对圣恩浩荡无边的深深感恩,更有着对文治武功赫赫的由衷颂扬。
用典恰到好处,精准无比,辞藻绚烂夺目,华丽非常,情感则真挚恳切,直入人心。
在场众人不禁拍案叫绝,连连称妙!
正当众人沉浸于林羽的词作时,徐渭却突然发难:
“林兄此词,格律虽工,然辞藻堆砌,少了几分真情实意,莫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场中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林羽凝视徐渭,目光平和却坚定:
“徐兄此言差矣。此词中之情,乃林某对大明江山拳拳热爱,对圣恩感激涕零,何来堆砌之说?倒是徐兄,莫要因一时意气,失了文人气度。”
小主,
这番话不卑不亢,掷地有声。既巧妙回应了那咄咄逼人的质疑,又不动声色地暗讽了徐渭的心胸狭隘。
众人听了,心中暗自赞赏林羽的应对之妙策,皆在心里暗暗叫好。
徐渭则脸色瞬间微变,阴沉如水,可又寻不得发作的由头,只得强压下怒火,那模样甚是难看。
随着合作的日渐深入,众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一部能够代表大明文学巅峰的文集。
林羽站出来提议,“应当融入民间故事与百姓疾苦,如此方能展现全大明之真实风貌。”
然而,此提议却遭到部分文人的强烈反对。
“此文集乃呈于圣上与天下文人观瞻,怎可混入俚俗之事?”一位老学究摇头晃脑地说道。
林羽据理力争,“文学之道,当源于生活,民间之事,亦为大明之血肉,若缺此部分,何谈完整?况且圣上圣明,必能洞察吾辈用心。”
在林羽的坚持下,众人开始走访民间,收集故事。
他们看到了战火后百姓重建家园的坚毅,听到了市井中商贩的吆喝与欢笑,感受到了乡村私塾里孩童的朗朗书声。
这些鲜活的场景一一融入文中,使得文集渐渐丰满起来。
然而,就在文集即将完成之际,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意外……
“哎呀,不好啦,部分文稿离奇失踪矣!”
负责整理文稿的小厮惊慌失措地喊道。
众人听闻,皆是大惊失色。
“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人焦急地问道。
“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林羽面色凝重。
于是众人开始四处探访,询问相关人员。
“汝可曾见到有可疑之人接近文稿存放之处?”
宋谦抓着一个守卫急切地询问。
守卫一脸惶恐,摇头:“小的一直守在此处,并未见有异常。”
林羽则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此地上之脚印似乎有些不对劲。”
林羽指着一处说道。
众人围拢过来,纷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