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随着治国公带人接管步军统领衙门开始,京城上空的夜愈加黑暗。
寻常百姓家自然闭门不出,大部分百姓皆在熟睡之中,少部分听到动静的纷纷隔着窗户查看外面的情况。
一队队官兵在街上奔跑,更多的身穿盔甲头系红绳的士兵从四面八方向着皇宫集结。
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将生活在京城的文武百官打懵了,每个官员的府邸门口都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官兵把守,禁止出入。
每当问起来他们统一的回答都是太子欲趁皇上不在京时造反,而听到太子要造反的消息官员们皆目瞪口呆,特别是文官们,熟读史书,几乎没有怀疑很快就相信太子要造反的事实。
皇上春秋鼎盛,太子在位十余年,老赵家的皇帝命都比较长,没有意外太子还有几个十年要等,太子不想继续等下去想提前登基,理由很说的过去,历史上太子造反的案例比比皆是。
林如海、钱鹤以及少部分亲近太子的官员肯定是不信的,他们要求立即进宫和太子对峙,但无一不是被官兵压在府里,美其名曰保护官员的人身安全。
武勋之中,即便有人站出来质疑同样被告知不得离开府邸,有资格的已经下场参与角逐,没有资格的都是一些吃闲饭、赋闲在家的武勋。
当然如镇国公、齐国公等在外带兵的勋贵府邸,也都怀着明哲保身的想法按兵不动,不管真假,一旦他们留在京中的亲眷下场会被解读成某种信号,拥有兵权倘或有任何倾向事后追究起来不是开玩笑的。
事情不明朗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考究,夹杂着君臣之道和明哲保身,太子是不是造反的真相都不重要。
太子成功登基,大夏官场重新洗牌,作壁上观的官员们继续高呼万岁领着皇家俸禄。
北静王造反?那又算什么?当今皇上登基的前因后果至今民间还有传说,成王败寇而已。
儒学发展到大夏的时代早已偏离正轨,圣人的思想为上层利益服务,如何解读皆看权柄掌握在谁的手中,指望着臣子死社稷已经变的不现实,大家都是“打工人”,形势不明,拼命是不可能拼命,更何况自家大门口还有凶神恶煞的官兵把守着。
事后责问起来?看情况解释咯!当官的就是脑子转的快。
不管别人怀着什么心思,黑暗掩盖下的京城一时间静悄悄的,唯有穿街走巷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