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在这里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立的台西遗址碑,不了解这里情况的还以为是一片荒地。
当然这里诞生了灵源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灵源的作用让这里草木丰茂,而随着灵源之地的扩张让冀州省注意到了这里。
很快遗址考古公园的项目被批准,这里很快得到了修建。夏先衍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已经有了一座公园的模样。
台西商代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岗上镇分布在台西、庄合、故城和内族四村之间的耕地上,遗址以三个高大土丘为中心,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依其土丘方位,当地人称之为“南台”、“西台”、“北台”,统称为“土疙瘩”。
台西商代遗址是继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遗址之后考古又一重大发现,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范围及文化内涵看,它不是一般的村落遗址,应是商王畿以内的一个重要都邑,更是这一带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共发现房址14座,第一次发现了华夏商代的两眼水井,发掘了一批商代墓葬,发现有酿酒作坊,发现有砭镰和1973年出土的药用桃仁、郁李仁、杏仁等植物种仁及精美麻织品和陶文等。
藁城台西遗址出土了目前为止华夏最早的铁器——铁刃铜钺。证实了至少在距今3400年左右,华夏的祖先已经将铁用于制造兵器。据检测,铜钺刃部的铁为陨铁。
商朝的台西人通过实践已经对铁的性能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铁是比铜硬度更高、更耐磨、更锋利的金属,预示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铁刃铜钺是在铸造过程中将铁刃包嵌于青铜器身中。两种金属的浇铸包嵌技术的出现是华夏古代冶金史上的一大进步。
在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铁矿石和经冶炼的铁矿渣,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冶铁实物,它证明早在3400多年前,商朝台西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凿井术发明之前,远古人只能依河湖而居。使用水井之后,人类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台西遗址发现有水井,井口近圆形,井底有四层圆木搭成的“井”字型井盘。这就是“井”字的原形,是真正意义的水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作为盛放、贮存、炊煮和饮食等日常用器,陶器在商代各阶层社会生活中仍被广泛使用。成形工艺以轮制和模制为主,也有手制。在藁城台西遗址,出土了79件刻有文字或符号的陶器残片,对于华夏古文字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华夏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台西遗址多件青铜器上残留有纺织品缠裹痕迹,在其中发现了迄今所见最早的平纹绉丝织物标本——縠(hú),证明早在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台西先民就已熟练掌握了纺织绉丝的技术,这是世界纺织技术史上一项伟大的创造。
欲使平纹起绉,必须在相反方向强拈经纱和纬纱,并在织物纱线间保留一定空隙,经煮练后,因组织应力之故,使加拈的经纱、纬纱退拈,从而引起收缩弯曲,在织物表面呈现绉纹。这种丝织品的捻度达到每米千拈,人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利用了机械加工,例如纺车加拈技术。
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麻布残片,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利用人工脱胶技术纺织的麻织品。这些麻布的纺织水平已相当于千余年后的西汉马王堆汉墓中麻织品的脱胶纺织技术水平。
商代,巫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占据权威地位,他们在用祈祷、逐鬼等方法除病的同时,兼用一些药物来治病。台西先民也从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一定的药物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