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襄王端坐原位,目光十分真诚的看向罗宣。
此问有两个目的。
一是请教。
秦国如今虽为天下大国,却远离中原,偏安一隅,算不上真正的强国,所以他急需使秦国壮大起来。
因此,
面对罗宣的到来,他才会如此的礼贤下士。
二是考校。
即便罗宣是天下闻名的大贤,但大贤不一定适合治国,必须考校一番,验证其真才实学。
对此,
罗宣心知肚明。
他缓缓开口道:
“中夏诸侯之所以无视秦国,皆因秦国地处中夏与戎狄蛮荒之间,无力自拔,逐鹿天下。”
“然,”
“君不见天道沧桑,顺中胜逆,逆中胜顺。”
“秦国虽地处西僻,时时要提防西戎之进攻,这看来似乎是逆境,其实大顺就在其中。”
昭襄王眼睛陡然明亮放光,身子前倾。
连忙道:
“先生,”
“敢问如何转逆为顺?”
罗宣侃侃而谈:
“秦国时时提防西戎之侵袭,不敢稍怠军备,故而兵精将强,此乃一顺也。”
“秦国暂不东进,会盟争霸,不为小利所伤,国力有所积蓄,此乃二顺也。”
“岐山易守难攻,时机一到,出岐山而东进,必如猛虎下山,威震天下,此乃三顺也。”
“西戎地域辽阔,若能兼并,地广可以耕种,人众可以充军,农耕为本休养生息,人丁编列,国势愈强,此乃四顺也。”
“有此四顺,”
罗宣语气逐渐慷慨激昂。
“今日秦立国于西戎,来日必平乱世而尽天下。”
“彩!”
昭襄王抚掌大喝。
他双眸中满是异彩,从罗宣的一席话中,他听到了秦国崛起的希望,甚至仿佛看到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场景。
连忙起身,
朝着罗宣深施一礼,神色折服。
“先生入秦,实乃我大秦之福,还请先生受孤王一拜。”
“大王客气了。”
“不过是一点微末浅见罢了。”
昭襄王笑道:
“先生此等大论,若都是微末浅见,那我秦国朝堂之上,岂不都是庸碌无用之辈。”
当晚,
罗宣离去,
昭襄王亲自送到门口。
周围的侍从心中震撼不已,决定警告手下人,以后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这位庄周先生。
殿内,
昭襄王良久才平复心中激动,唤了一声。
“政儿,出来吧。”
话落,
唇红齿白的少年嬴政,从殿内的屏风后走了出来,上前行礼道。
“孙儿拜见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