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大手笔

崔琴以为是安自己那屋,姜老头搬着炉子看看爹看看娘。

姜老汉指挥着,“安老三那屋!”

崔琴张着嘴,“死老头子,你不是给我买的,你不是说要给我安炉子吗?整天说话跟放屁一样。”

“你白天在外间,就在炉子边上,晚上烧炕,白天又不在那屋待着,生什么炉子。”

“那你给我生了炉子,我不就在那屋待着了。”

崔琴这大嗓门,你声大我一定比你更大。

“烧炕也一样,老大家的,你给你娘把炕烧上,别不舍得柴火,烧得不热这老婆子找不痛快了。”

王海霞一手拿着柴火筐,一手拉着婆婆往屋里走,“娘,您逛了大半天也累了,去炕上躺着歇歇,我给您捏捏,可舒服了。”

老大媳妇给了台阶下,崔琴嘴里骂骂咧咧的,脚上走的很轻快。

“这个死老头子,天天的哄骗人,你早说那炉子是给老三买的,我再买一个就是,我又不是没钱……”

王海霞心里吐槽,四间屋子生三个炉子,院子里三个炉筒子呼呼的冒烟,村里人看笑话了。

?

最里间的屋里,竹子和大山不碍事,坐在炕上看着,姜老汉带着俩儿子,一步步的干的很顺畅。

先确定炉子的位置,再试试炉筒子长度够不够。

怕不够,姜老汉没省钱,多要了一段。

姜老汉问儿子,“老三,门的两边,还能安到西墙这边,你想放哪儿啊?”

姜山看了看,最后决定放在门口右手边,随手一指,“这儿吧。”

炉筒子的高度高过门,也不影响开门关门,这边周围有足够的地方,媳妇晚上晾个小衣裳也很方便。

农村生炉子就是脏,这个没法子,就得勤擦。

底下垫上几块砖头,姜土卸下最角上一块玻璃,炉筒子沿墙从这儿出去。

墙上砸几个钉子,用铁丝把炉筒子固定住。

姜石出去了一趟,再回来手里是和好的泥巴,把炉筒子的接口都用泥巴糊起来,别往外冒烟。

最后封住窗户,不能用玻璃,温度太高怕把玻璃给炸了。

也不能用废报纸或衣裳,用木板封的,木板比前者能好些,留下空隙用泥巴糊住,高温会让木板变黑。

半个小时就搞定了,炉子生起来,一点露烟的地方都没有。

姜家兄弟们干活还是很看靠谱的,很仔细。

·

晚上,疯玩了一天的九九,还在说着山上的见闻。

海军今儿是舍命陪君子啊,村里的孩子大孩子小孩子差不多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