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杨国忠率领着多达五百余人的豪华车驾仪仗队,宛如一股汹涌澎湃的巨大洪流一般,气势汹汹地朝着皇城的方向而去。
且不提在前往大理寺监牢的道路上,无辜的行人们被毫无缘由地驱赶得鸡飞狗跳,一个个都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四处逃窜;光是在通往皇城的这条路上,众多的普通百姓更是倒了大霉。
他们不仅被无情地鞭笞抽打,甚至还有一名腿脚不太方便的可怜老人,不幸惨死在了冰冷的箭矢之下。
而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杨国忠,则完全不顾及这些,只是一味地心急如焚,匆匆忙忙地赶着进宫面见李隆基,然后向李隆基哭诉和状告裴徽。
……
……
“闭嘴!”杨国忠进宫之后一番话还没有说完,便被李隆基厉声呵斥。
随着李隆基动怒,兴庆宫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金碧辉煌的宫殿此刻仿佛也蒙上了一层阴霾。
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之上,他那双原本深邃而睿智的眼眸此刻犹如鹰隼一般锐利,透露出丝丝寒意和威严。
下方跪着的杨国忠则低垂着头,身体微微颤抖着,不敢抬头直视皇帝那凌厉的目光。
李隆基冷哼一声,声音冰冷刺骨,响彻整个大殿:“好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朕将处理政事的重任托付于你,本指望你能尽心尽力辅佐朕治理天下,没想到你竟是如此的不堪重用!整日里只知道一味地去报复李林甫的后人,全然不顾朝廷大局!”
杨国忠听到李隆基的斥责,心中一惊,额头上顿时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仍强作镇定,哆哆嗦嗦地说道:“圣人息怒……微臣只是一时糊涂,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请圣人恕罪啊!”
然而,李隆基并未因为杨国忠的辩解而平息怒火,反而继续怒斥道:“你这愚不可及的蠢货!难道你瞎了眼吗?看不到安禄山那恶贼已然磨刀霍霍,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随时都可能举兵谋反!你倒好,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去想着如何应对外患,反倒纠结于个人恩怨,对李林甫的后人穷追猛打。”
“莫非你是想让朝廷陷入动荡不安的漩涡之中,好方便安禄山趁机造反,让我大唐江山毁于一旦吗?”
说到此处,李隆基猛地站起身来,手指着杨国忠,声色俱厉地道:“若不是朕深知你没有那般胆量敢与安禄山那胡猪暗中勾结,妄图颠覆我大唐江山社稷,否则朕定当严惩不贷!”
杨国忠做梦也未曾料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他吓得魂飞魄散,整个人如同筛糠一般瑟瑟发抖起来。
他连忙磕头如捣蒜,口中不断求饶道:“陛下饶命啊!陛下饶命啊!微臣再也不敢了,求陛下开恩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