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韩副司令办公室

“没错,就是他!”“真年轻啊!”

有些人甚至直接上来与何雨柱拉近关系。

在这个年代,能在报纸上出现的人都被视为时代的标杆。更不用说像何雨柱这样代表先进精神的人了,简直就是众人瞩目的对象。

一路上有不少人都向何雨柱打招呼。最终,他在这样的氛围中到达了物理研究所。

刚到研究所门口,就看到所长钱三强也正从另一个方向走来。

“来了?”“走吧!”

“去我的办公室聊一会儿。”

钱三强领着何雨柱走进办公室。“坐吧。”

何雨柱见钱三强显得焦急的样子,便意识到肯定是有急事了。“这几天你不在,发生了一些情况你还不知道。”

“国家给我们下达了一个紧急任务。”

“事实上,在建国初期,最高领导层就曾指示我们要制造 ** 了。”

“但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在这一点上毫无进展,或是国家并没有信心让我们接手这项艰巨任务。”

“然而,昨天!”

“国家正式决定启动研发 ** 的项目,并且要保密进行。”

“启动之初,由我负责。”

“我们现在随时待命。”

“一旦有命令下达,我们就立刻奔赴现场。”

“柱子,研发 ** 的进程离不开你的参与,希望你能做好思想准备。”

“就算项目尚未正式启动,我们也希望能听到你的意见和贡献。”

“我们一起完成这个目标。”

何雨柱听到这些话,内心深感震动。这一刻终于来了。

国家也一直在等一个契机。

他们可能随时都要奔赴沙漠。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在 ** 研发的道路上曾经历了一段辛酸的历史。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让人捎去消息:“请转告中国人民,你们要想反对核武器,自己首先就得拥有核武器。”

到了1954年,中国 ** 开始尝试接触有关方面的渠道,探讨是否有可能获得相关技术援助,以制造核武器。

回应的依然是含糊其辞的答案,甚至是冷淡的态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没有人愿意将这份屈辱再摆到台面上。

何雨柱知道,在未来的1957年,华夏与**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和谈判。

同年10月,双方签署了新的国防新技术协议。这项协议明确规定**要向华夏提供相关的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且派遣专家协助华夏研发。

然而,当我们每天都怀着期待和计算等待的时候,实际情况并没有如预期中顺利。

1959年年初来了一位**专家,但是他对技术的核心细节却保持沉默,不论怎么问他都不肯透露半点信息。

他只是不断强调“都去工厂实践”。

他的衣袋里放着一册重要的资料,上班时打开翻阅几页,到下班则重新装进口袋,从来不准华夏工作人员接近这份资料。一些人为他起个绰号:“哑巴和尚”。

到了1960年7月16日,形势进一步恶化。**最终选择完全退出,撤走所有的技术专家。

直到8月23日,在核工业部门工作的一百多**技术专家全部撤离了中国,并且带走了关键的数据文件以及设计图纸。他们原本答应的技术支援也都取消了。

这些都是在证明了什么道理呢?那就是靠自己是最为可靠的。

寄望于他人?

结果终究会落空。

非吾类者心思定然异于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