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殿试

我是正德帝 吾观复 2461 字 4个月前

此刻朱厚照的内心是紧张中带着激动的的:“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礼仪之邦,我大明朝乃‘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但是很快这种激动的情绪被愤怒所掩盖:“想不到日后乾坤颠倒,后世竟还被番邦小国欺侮!”

此刻内心中原本包裹着的外壳慢慢的出现一道道裂痕。

百官也终于见到了皇帝,这是自正月皇帝郊祀以来第一次在正式的场合露面。

紧接着杨廷和便宣读圣旨,策问的题目也包含在了制诰内,宣读完毕只见执事官举着策题案来到殿中,上来一名内侍将策题放在礼部官置于案上。而鸿胪寺的官员也已带着贡士做好跪拜准备。

见执事官高举策题沿阶而下,贡士们行五拜三叩头礼,礼毕仍是分东西侍立。

鸿胪寺的官员奏告仪式结束,再次鸣鞭,宣告皇帝退殿。此时的朱厚照因为一分神竟然没有退殿。此时有官员见皇帝不退殿,心中疑惑,以为皇帝还有什么话没说,可是议案中并无这一项啊。文武百官见皇帝的没有行动,他们只能站在原地也不敢退出。

反应过来的朱厚照发现不对劲了,此刻有内侍小声提醒道:“万岁爷,该退殿了。”

内阁众人见皇帝没有行动的样子也是紧张万分。

这时朱厚照听到了内侍的提醒,便转身退殿。内阁几人心中松了一口气。要了老命了,年纪大了,想不到还都在玩心跳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余文武百官见皇帝退殿,也都依次退出,只是退出时瞧着内阁几人的眼神不大好。

官员中流传一种说法,皇帝被内阁请的外人吃了什么东西,或者法术把皇帝控制了,好操纵国政,要不然为什么皇帝不接见群臣?

这就是听说梁储的乞休致仕被准了,这种说法才渐渐消退,但是今天皇帝的表现让这个疑惑又放大了起来。

内阁几人见有的官员都用怀疑的眼神看向自己,开始时还有疑惑,但是心中很快明白了,这是怀疑到他们身上了,他们也听到过风声说内阁隔绝内外,操纵皇帝。

但是殿试已然开始,在这种场合也只能用眼神表达一下,谁也不会就在现在质问内阁几人。

待一众文武官员退出后,早已列队的军士便将早已准备好的试桌在丹墀东西两侧排列好,面向北方,礼部的官员抱着试卷一一发卷,贡士们见此也要行叩头礼接卷,以此表示这是接的皇帝的试卷,除非遇天雨、或者大风、殿试会移设于大殿的两庑,否则一般都是殿外答卷。

这次殿试被设在了五月,这天晒下来,贡士们难受,官员们也难受,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不能再拖了。

特别是来京参加殿试的贡生们不都是家家豪门,户户富豪的。殿试不举行他们也不敢走,一来一回都要耗费老很长时间,所以都在京师等待,盘缠带的少的但是都不够用了,好一点的还让家人们捎过来些,或者投奔亲友,或写字卖画,或做私塾先生。北京城毕竟也是居大不易!

虽说是答策题,但是难度也是比较高的,虽说有了贡士的身份,参加个殿试就有了进士的身份,但是一甲是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那待遇却不一样,起跑点也不一样。

你如果是一甲前三名,恭喜你清贵的职位等着你,如果是同进士出身,不好意思等前面的人安排完了再说你。

贡士们答题的字体必须是能让人看明白的,这个时候不是展示书法的时候,你要让读卷官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就字就很重要了。

自己答得策题既要能对论点进行阐述并以此为中心串联从三王至今的相关治国方针,并就这些方针阐述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好,为什么好?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写出自己的见解就是表述自己的对于治国的看法,对当今皇帝治国的看法,所以一般表述都很委婉,言辞温和,甚至不会去写,只是歌功颂德。

为了查抄是否有抄袭、作弊之人,设有监试御史。维护考场秩序的有天子亲军锦衣卫在现场。

所以考场也是出奇的安静,贡士们都在认真作答没人在这临门一脚的地方出现错误。

朱厚照看着这些鲜活的场景,这些在史书中或者有姓名或者无姓名的人,心中那个壳子已然碎裂,在这一刻他不再纠结还能否回到他原本生活的世界了。是的,总要做些什么的,做些什么?自己如今是这个帝国的皇帝,当然要做好皇帝的本职工作,再说可供自己模仿参照的皇帝的太多了。站在这个历史的关键节点上,为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总要做些什么的。

思及至此,释然后的思绪裹挟着莫名的情绪就如水一样从眼睛里奔涌而出,他赶紧去擦,却发现怎么也擦不完、擦不尽。

一旁的刘全忠不经意看了一下唬的双腿打颤,“万岁爷这是怎么了?”

这时一名官员上前说道:“陛下,该视考了。”幸好官员低着头说话,没发现皇帝的异样。

朱厚照平复一下心情,轻声应了一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