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从江苏泰兴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水稻育种专家万建民

院士之路 钩藤草 1949 字 3个月前

硕士毕业后,万建民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先后助教、讲师。

1991年,万建民赴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部任外国人研究员。

1995年,万建民在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做博士后研究)。

1996年,万建民担任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0年以后,万建民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年以后,万建民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

2015年8月,万建民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从业之路解码

万建民院士的从业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学术与科研管理并进的道路,这段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期间,万建民院士从助教、讲师做起,这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基础。

他通过教学实践,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指导学生科研的能力。

同时,他也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在日本千叶大学、京都大学以及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中心的工作经历,使万建民院士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和实验技术。

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还使他在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为后来的院士评选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期间,万建民院士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他不仅要关注科研项目的进展和成果产出,还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学科建设和团队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管理经验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这一职位上,万建民院士需要参与制定和实施科研战略规划,为农科院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导。

这一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为农科院乃至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此可见综上所述,万建民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院士科研之路

万建民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在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水稻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建民院士团队首次从分子层面阐明了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的分子机理,破解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这一成果于2023年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标志着团队在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万建民院士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层面的研究,发现了引起杂种不育的关键基因位点,并详细解析了“破坏者”基因和“守卫者”基因在细胞内部具体作用的分子机制。

这一成果的取得为水稻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助于加速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

万建民院士团队在分子遗传学层面阐明了过量氮肥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形成的机理,并发掘了氮高效优异单倍型转录因子OsGATA8-H。

万建民院士团队从水稻自然群体中筛选出了性状优异的亲本材料,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基因克隆等手段,最终找到了OsGATA8-H这道关键的“闸门”。

这一发现为水稻氮高效育种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