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大唐混子 可乐变汽水 1093 字 3个月前

房俊一愣,心想,好家伙,这是彻底要断绝老百姓通过学堂来逆天改命的机会啊!

功名自己好歹是一个官二代,是万万不能考的,资格,在这个任嫌举亲的年代,只要那些大儒觉得自己有资格那就够了!

(为什么这个时候的官二代不能去考取功名呢?第一个就是因为有关系,任何时候拼爹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时候,举贤不避亲的时代,别说那些达官贵人了,就连有个亲戚当大官都有可能跟着平步青云!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员子弟由于从小耳濡目染,自然比普通人更加适应官场做派,而这对于寒门士子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所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是官员子弟不得抢取寒门士子鲤鱼跃龙门的机会,你都可以拼爹了,你还来考什么试?就算你去考了,主考官也会下意识的抑制你,考取功名的官二代十不留一!

就比如唐代王起作为科举主考官的时候就明确直接的说过“科举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这等直接否定官二代的决策,也算是顺了李二的意,决心想要改变“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局面!

到了宋朝时候,更是有了“蝶试”一说,就是专门给这些要考取功名来证明自己的官二代安排一处考试,题目也是从新出,你不是要证明吗?那就给你机会!

也有不信邪的,就像明万历八年,内阁首辅大人张居正,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不信邪,非要让自家儿子证明一下,他的三儿子张懋修在这年信心勃勃参加应试,考取了状元,同时考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张敬修!

而在三年前,还有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考中了榜眼!

这老家伙六个儿子,就有三个儿子包含了状元,榜眼,进士三个名额,公榜当天,顿时一片哗然,士子百姓舆论分分,有人还作了一首诗:状元榜眼具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做探花郎!

张居正本人也辩解过:朝堂既独重进士,然大臣子弟纵使有着卓荦奇伟之才,若是不参加科举考试,终是不能进入宦途,为国家贡献才能。所以人们所言大臣子弟不应与寒士争功名,在前代或许可以,在如今就不沿用了!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张居正偷换概念的解释很是无力,不但威望大减,就连同期官僚也打心眼里鄙视他,更是被无数寒门士子所唾弃!

好不容易养成的威望一夜之间败了个干净!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