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缝补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391 字 15小时前

崇祯的眼神宛若钢刀一般,直直的刺向周延儒。

周延儒心中生冷,不由惊惧。

“陈望外饰温恭之貌,内怀虎狼之心。”

如果说汉中镇兵不愿北上真是因为拖欠粮饷太久,还能够勉强说得过去。

那他这边刚要调动湖广六营,郧阳那边就突然毫无征兆的爆发了民变,这怎么能够说得过去?!

“王莽……谦恭未篡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的话很重。

重到整个殿宇之中,在崇祯的话音落下之后,一瞬之间落针可闻。

这一刻不仅是周延儒跪在了地上,殿宇之中一众朝臣全都跪在了地上。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延儒深吸了一口气,他抬起了头,目视着崇祯,郑重道。

“王莽篡汉之前确实谦恭非常,大奸似忠,然周公昔日一心为国,也被当做篡权之人。”

久经宦海多年,谁的钱能拿,谁的钱不能拿,周延儒自然知晓。

陈望的钱,周延儒之所以敢拿,也是心中有数。

皇帝下诏召周延儒入京,周延儒在来的路上,便已经是打好了腹稿,了解了多方的消息。

陈望的情况,周延儒早已经是大致了解。

弹劾陈望的奏疏,无外乎就是巧取豪夺田地矿产,把守关隘设卡收税,倒卖军资粮草之类。

但是这些事情不仅仅是陈望在做,其余营镇的营将也做。

九边的营将哪个的底下干净,哪个底下又真能经得住彻查?

就是前不久战死疆场的曹文诏,当初在辽东、大同的时候,也有不少灰色的产业。

刘肇基和杨国柱就更不用提了,家丁军将可都是要用银钱去喂的。

就是家丁军将不需要银钱,那军械盔甲可都是需要实打实的银钱啊。

“若是陈望真有窥窃神器之心,凤阳之时只需按兵不动,便可致使进剿诸镇覆灭。”

周延儒神色凝重,沉声道。

若陈望真有反志,凤阳之战只需坐看孙传庭兵败。

当时孙传庭麾下,已是援剿最后的兵马。

孙传庭若是死在凤阳,万民军顺江而下,顷刻之间便可席卷江南。

江南一失,漕运为反贼所控,粮船不能运抵北方,国破便只在旦夕之间。

况且国家财政本就困难,江南赋税重地,再为反贼所夺,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且,就算陈望真有反志。

也不能将这件事放到明面之上来说。

朝堂之上人多眼杂,只需要花费足够的银钱,便足以买到任何的消息。

紫禁城内有内官兜售消息,也有朝臣肯卖消息。

无论陈望是否真有反意,得知崇祯今日所说的话语,无疑都会使得事情更加糟糕。

朝廷对于左良玉尚且没有什么办法。

陈望手中所控兵马远胜左良玉数倍。

对于陈望,朝廷自然也同样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已经不再是开始一任督师,一任巡抚便可以节制数镇兵马的时节了。

武将的权势和地位,随着战争的持续与日俱增。

陈望和左良玉正是当初进剿之时招募降兵作为战力是潜规则,没有放到台面上来。

但是这也是各方默许的成果。

因为招募而来的降兵,投降而来的流寇们,不占兵额,就不需要发饷。

各镇的营将招募降兵充实战力,也是为了对抗流寇。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钱而惹出来的祸事。

现在,正是反噬的时候。

陈望、左良玉两人掌控多营兵马,朝廷对于他们的控制力越发的薄弱。

已经不再是一封调令,一桩命令,便能够解决的事情了。

朝廷虽有大义之名,但是一个处理不好,激起兵变……

没有人敢负这个责任……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周延儒暗自摇头,劝说道。

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

崇祯这句话,或许会在不久之后激起更大的反噬。

不过对于崇祯的愤怒,周延儒也能够理解。

国家疲敝,连番兵败,已至危急存亡之秋。

周延儒心中叹息,如今时局让人绝望。

越是了解便越是让他忧心仲仲。